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鼻箫的意思、鼻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鼻箫的解釋

即鼻笛。 徐珂 《清稗類鈔·音樂·鼻箫》:“ 臺灣 番人截竹為管,竅四孔,長可尺二寸,通小孔於竹節之首,按於鼻,橫吹之,高下清濁,悉中節度,蓋亦可謚為洞簫也。”《中篇小說選刊》1985年第1期:“他聽見了嗚嗚鼻箫……主旋律,多麼恬美如歌,充滿華彩。”參見“ 鼻笛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鼻箫是一種用鼻孔吹奏的傳統邊棱氣鳴樂器,主要流行于中國海南黎族和台灣高山族地區。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定義與别稱

鼻箫又稱鼻笛,黎語稱“雖勞”“屯卡”“圓哈”,台灣高山族稱“帕努歐歐”。其名稱源于獨特的演奏方式——通過鼻腔送氣發聲。

2.地區分布

3.結構與制作

4.演奏方式

演奏時,将吹孔貼近一側鼻孔,通過調節鼻腔氣流和手指按孔控制音高與旋律,音色清幽柔和。

5.文化意義

鼻箫在黎族傳統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常與黎歌對唱、打竹舞等結合,展現原住民文化特色。其制作與演奏技藝也被視為非物質文化遺産。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地區的演奏差異或制作工藝,可查閱、3、7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鼻箫(bí xiāo)一詞的意思是一種樂器,也稱為“鼻子管”。它是一種由竹子制成的管樂器,通常由笛子、尺八或口弦的吹孔部位拆分并改裝而成。鼻箫的音域較窄,音色清脆悅耳。 根據《康熙字典》,鼻箫的拆分部首是“鼻”(bí)和“竹”(zhú)。其中,“鼻”表示呼吸之意,“竹”表示鼓風工具的材料。鼻箫的筆畫數為13畫。 鼻箫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它最早出現在古代樂譜和音樂文獻中,并與其他樂器一同用于宮廷音樂、民間音樂以及舞台表演。在古人的構詞觀念中,鼻箫屬于以材料、形狀或功能為基礎的命名方式。 對于繁體字,鼻箫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在古時候,鼻箫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說文解字》中将鼻箫寫作“鼻已”,意為“鼻子已經”。在刻石和文獻中,也可見其他一些表示鼻箫的寫法,如“鼻應”、“鼻音”等。 以下是鼻箫的例句: 1. 他用鼻箫吹奏那首美妙的曲子。 2. 她手捧鼻箫,音調婉轉動聽。 3. 孩子們在花園裡吹奏鼻箫,歡聲笑語不絕于耳。 相關的組詞包括:箫調、箫笛、長箫等。 與鼻箫類似的樂器有笛子、尺八等,它們在音色、音域等方面有所不同。 至于反義詞,鼻箫作為一種樂器,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