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冥吏的意思、冥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冥吏的解釋

陰間的官吏。 宋 蘇轼 《仇池筆記·陳昱被冥吏誤追》:“有人自孔擲一物,至地化為人,乃其亡姊也。攜其手,自孔中出。曰:‘冥吏追汝,使我先。’見吏在旁,昏黑如夜。” 明 沉德符 《野獲編·鬼怪·穆象元判冥》:“少時為諸生,被召為冥吏,每以夜分入幽府決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冥吏”是漢語中具有宗教文化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陰間的官吏”。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冥”本義為幽暗、深遠,後引申指人死後所處的幽冥世界;“吏”指古代官府中處理文書或雜務的底層官員。二者組合後,“冥吏”特指傳說中在陰司任職、掌管生死簿或執行拘魂任務的鬼差,例如黑白無常、牛頭馬面等形象均屬冥吏範疇。

從詞源演變看,“冥吏”一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敦煌變文《目連救母》中已出現“冥吏持符來追魂”的描述,宋代《太平廣記》收錄的志怪故事中亦頻繁提及冥吏拘魂情節。明清小說如《聊齋志異》卷三《陸判》篇,更通過“朱生夜遇冥吏”的奇幻叙事,強化了該詞在民間信仰中的具象化表達。

在宗教語境中,佛教《地藏菩薩本願經》将冥吏納入地獄管理體系,道教《太上感應篇》則強調冥吏具有記錄人間善惡的職能。民俗學者指出,這類概念折射出古人“幽明同理”的宇宙觀,即通過構建與陽間對應的陰司官僚系統,形成對生死命題的解釋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冥吏”是中國傳統文化及神話中常見的概念,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冥吏”指陰間的官吏,負責管理冥界事務,如判決死者善惡、安排亡魂去向等。該詞由“冥”(指陰間、幽暗之地)和“吏”(官吏)組合而成,字面意義即“陰間的官員”。

詳細解釋

  1. 職能與角色
    根據文獻記載,冥吏在神話中承擔審判職責,決定亡魂在冥界的待遇。例如宋代蘇轼《仇池筆記》記載了冥吏誤追生者的故事,提到亡者需通過冥吏審判進入陰間。明代沈德符的《野獲編》也描述過凡人被召為冥吏,夜間入冥界斷案的情節。

  2. 形象特征
    冥吏通常被描繪為面容嚴肅、身着黑色衣袍的形象,象征其掌管生死、不可僭越的權威。

  3. 文化淵源
    這一概念源于道教和民間信仰中的冥界體系,與“閻羅王”“判官”等角色共同構成陰司官僚系統,反映了古代社會對死後世界的想象和道德審判觀念。

文獻出處與用例

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宗教文化語境,如描述陰間傳說、因果報應故事等,也常見于神魔小說或民俗研究。

“冥吏”是融合了神話、宗教和社會倫理的複合概念,既體現了古人對死後世界的敬畏,也通過其職能強化了“善惡有報”的傳統道德觀。

别人正在浏覽...

襃拂保章别敬成昏春晖寸草大戒刀切導語典義點照滌濫頂冠束帶洞豁敦任獨行虎兒童文化宮風愛鳳晨個位工糈貴賤高下海寓好人家和從呼喊篲泛畫塗甲第連雲螹胡見觑澆僞荊高境阈九家抗質睽閑聯歡會麗春院落英缤紛買山錢名詞密約偷期謀意俳諧襁屬譴責小説瘸子踆兔入合掃難身無長物誓骨水能肆恣坦克乘員逃免投暮五藏神限斷香茸涎着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