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耨达山的意思、阿耨达山的详细解释
阿耨达山的解释
即 昆仑山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经营 炎火 而浮 弱水 兮”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等《括地志》:“ 阿耨达山 ,一名 崑崙山 ,其山为天柱,在 雍州 西南一万五千三百七十里。”耨,一本作“ 傉 ”。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三:“释氏《西域志》: 阿耨达山 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即 崑崙山 。 穆天子 所至,即 阿耨达宫 也。”一说,即 冈底斯山 ,在 西藏自治区 南部。《清一统志·西藏·冈底斯山》:“今 阿里 为 藏 中极西南地,近古 天竺 境……疑此(指 冈底斯山 )即 阿耨达山 也。”
词语分解
- 阿耨的解释 .佛教语。意译为极微。今译为原子。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邹氏 ( 邹衍 )之言,曰九州,曰瀛海,则佛之大千微尘也, 须弥 阿耨也。” 章炳麟 《四惑论》:“乃若《胜论》之言
- 山的解释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山响
网络扩展解释
“阿耨达山”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山脉名称,其含义及地理定位存在两种主要解释:
一、词义与历史记载
-
昆仑山说
多数古籍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括地志》等记载,阿耨达山即昆仑山,被视为“天柱”,位于雍州西南约1.5万余里处。唐代李泰等人考证认为此处是神话中天帝居所,并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等描述。
-
冈底斯山说
另一说认为阿耨达山对应西藏的冈底斯山,可能与佛教传入后对西域地理的重新诠释有关。
二、词形与文献差异
- 该词存在异写形式,如“阿傉達山”,见于《汉典》等工具书,注音为“ā nù dá shān”。
- 宋代李石《续博物志》进一步将阿耨达山与周穆王西巡传说中的“阿耨达宫”联系起来,强化了其神话属性。
三、总结
该词兼具神话与实地双重指向,反映了古代对西域地理认知的演变。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地理位置,建议结合《括地志》《西域志》等原文及现代地质研究对比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阿耨达山(ā nǚ dá shān)这个词意思是“阿耨达佛陀之山”,是佛教寺庙命名中常用的一个词汇。拆分部首是“阝”,笔画是8画。
这个词来源于佛教经典中的梵文译名“Anuttarā Samyaksaṃbodhi”,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在汉字中翻译为“阿耨达山”,取其音译。
由于繁体字在不同地区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对于“阿耨达山”的繁体字写法可能存在多种变体。但通常情况下,“阿耨达山”的繁体字写法是“阿耨達山”。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可能出现“阿耨達山”的拆字写法,但在现代汉字书写中一般使用“阿耨达山”的写法。
以下是一个例句:我梦见自己站在阿耨达山之巅,感受到了无上的宁静和智慧。
关于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我很抱歉目前没有相关信息。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非常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