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樂儀的意思、樂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樂儀的解釋

有音樂相配合的禮儀。《周禮·春官·樂師》:“教樂儀,行以《肆夏》,趨以《采薺》,車亦如之。” 鄭玄 注:“教樂儀,教王以樂出入于大寝朝廷之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樂儀"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典籍記載及現代用法三個層面進行闡釋:

一、字義解析

二、典籍溯源與核心含義 "樂儀"概念的核心源于先秦禮樂制度,尤見于儒家經典:

  1. 《周禮·春官·大司樂》:這是"樂儀"最權威的出處。其中明确記載:"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鹹》、《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緻鬼神示,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說遠人,以作動物。乃分樂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凡六樂者,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 雖未直接出現"樂儀"二字,但大司樂的職責正是教授和掌管與各種禮儀(祭、享、祀等)相匹配的樂德、樂語、樂舞及演奏規範,這些音樂在禮儀中應用的整套規則和制度即為"樂儀"。
  2. 禮樂相須:在儒家思想中,"樂"與"禮"密不可分("禮樂相須以為用")。"樂"并非單純的娛樂,而是承載道德教化("樂德")、輔助禮儀施行("禮别異,樂和同")、體現社會秩序與和諧的重要手段。"樂儀"即是這種禮樂結合觀念的具體實踐規範,規定了在特定禮儀場合應使用何種樂曲、樂器、舞蹈及演奏方式。

三、現代理解與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樂儀"是一個古語詞,主要用于:

"樂儀"特指中國古代禮樂文化中,與各種禮儀活動(尤其是祭祀等重大典禮)相配合的音樂所必須遵循的規範、制度和表現形式。它體現了"禮"與"樂"的緊密結合,是儒家治國理念和社會教化的重要載體,強調音樂在維護社會秩序、促進和諧中的特定功能與形式要求。其權威性依據主要來自儒家經典《周禮》關于大司樂職責的記載。在現代語境中,它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古語詞。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樂儀”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基本詞義(古代禮儀術語)

  1. 釋義
    指有音樂配合的禮儀,源自《周禮·春官·樂師》的記載:“教樂儀,行以《肆夏》,趨以《采薺》,車亦如之。”。鄭玄注釋為“教王以樂出入于大寝朝廷之儀”,即通過音樂規範君王在宮廷中的行為舉止。

二、引申含義(成語用法)

  1. 象征意義
    現代語境中,“樂儀”可理解為“在愉悅中保持莊重儀态”,強調快樂與禮儀的結合。例如:“慶祝活動中,衆人保持樂儀,既歡欣又得體。”

三、作為人名的寓意

  1. 文化内涵
    若用于姓名,“樂”取“喜悅、善良”之意,“儀”指“禮節、風度”,組合寓意樂觀豁達、舉止優雅。例如:“樂儀”一名寄寓了對個人品格與氣質的期許。

四、補充說明

“樂儀”既可指古代禮樂制度,也可用于形容儀态與心境的和諧,或作為具有文化内涵的人名。

别人正在浏覽...

捱抵按兵不舉百嘉北風行背心蔽日幹雲俾晝作夜步伍長活潮音城南舊事赤龍子貙貚玳梁倒句大限發露反撥坊肆發憂感憤幹肉廣孝瑰僻谷物緩聲歌将類兼臨解黏去縛集聚繼立吉人積微緻著緝查窠名愦眊窟窟落色連枝離堅合異離蔬釋跷攣躄亂放劘牙棋工青睛庼寫攘災三官堂賞罰分明舍字適歸式圍耍奸取巧速鬥挑踢通決頭口威音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