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ereal]∶能得到含澱粉的種子且適于做食物的植物子實(如小麥、玉米和水稻); 亦指生産的種子(未加工狀态)
(2) [grain]∶ 糧食植物的種子
谷物倉庫
(1).五谷之類糧食。《周禮·天官·大宰》“九曰币餘之賦” 漢 鄭玄 注:“自邦中以至币餘,各入其所有穀物,以當賦泉之數。”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古者穀物菜果,不時不食,鳥獸魚鼈,不中殺不食。”《三國志·魏志·滿寵傳》:“遣長史督二軍循 江 東下,摧破諸屯,焚燒穀物而還。”如:我們縣的谷物收獲量連年增加。
(2).谷與物。《管子·國蓄》:“人君禦穀物之秩相勝,而操事於其不平之間。” 尹知章 注:“秩,積也。食為人天,故五穀之要,可與萬物為敵,其價常不俱平,所以人君視兩事之委積,可彼此相勝輕重於其間,則國利不散也。”
“谷物”指可作為主食的農作物及其種子,涵蓋範圍較廣,其含義和分類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谷物主要指禾本科植物的種子,如小麥、水稻、玉米等。廣義上還包括豆類(大豆、綠豆等)和薯類(馬鈴薯、甘薯等)。其特點是富含澱粉、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是人類飲食的主要能量來源。
我國通常将谷物分為三類:
“五谷”概念體現古代農耕文明對谷物的重視(稻、黍、稷、麥、菽),漢字“穀”從禾從殼,反映其與糧食生産的緊密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谷物加工或具體作物的營養價值,可參考農業或營養學專業資料。
谷物,是指一類植物的果實,常用作食物的粗糧。在不同的語境下,谷物可以指特定的種類,如稻谷、小麥、玉米等。
谷字由“禾”和“谷”兩個部首組成。禾部位于上方,谷部在下方。谷字共有七畫。
谷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象形文字。它原本描繪的是禾谷堆積的形狀,象征着豐收和富饒。
谷字的繁體寫法為「穀」。
在古代,谷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一種常見的寫法是谷字的舊字形,即将禾和谷兩部分合并成一個字形。另一種寫法是上方的禾字與下方的谷字分離,禾字在左側寫成“禾”的形狀,谷字在右側寫成“十”的形狀。
1. 農民種植谷物以供食用。
2. 谷物是人們重要的糧食來源之一。
3. 這個地區的主要谷物産量正在增長。
1. 谷粉:由谷物研磨而成的粉末。
2. 谷類:廣義上指所有的谷物,狹義上指主要的五種谷物。
3. 谷皮:指谷物外部的殼。
1. 糧食:指一切可以供人類或家畜食用的農作物。
2. 粗糧:與細糧相對,指纖維含量較高的谷物。
1. 細糧:與粗糧相對,指纖維含量較低的谷物。
2. 蔬菜:指供食用的蔬果類植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