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露的意思、發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露的解釋

(1).顯示;流露。 漢 王粲 《神女賦》:“稱詩表志,安氣和聲。探懷授心,發露幽情。”《南史·焦度傳》:“ 度 於城樓上肆言駡辱 攸之 ,至自發露形體穢辱之,故 攸之 怒,改計攻城。”《朱子語類》卷七十:“初六是那小人欲為惡而未發露之時。” 明 黃绾 《明道編》卷二:“凡人之學,有之必欲發露,故以能默為難。” 魯迅 《且介亭雜文·說“面子”》:“這類脾氣,是‘紳商’也不免發露的: 袁世凱 将要稱帝的時候,有人以列名于勸進表中為‘有面子’。”

(2).揭露。《後漢書·陳忠傳》:“是以盜發之家,不敢申告,鄰舍比裡,共相壓迮,或出私財,以償所亡。其大章著不可掩者,乃肯發露。” 宋 範仲淹 《再奏雪張亢》:“其 張亢 所奏二事,若未有發露,乃是自首。” 魯迅 《華蓋集·通訊二》:“要救正這些,也隻好先行發露各樣的劣點,撕下那好看的假面具來。”

(3).指被揭露。 清 王士禛 《居易續談》:“夫 魏忠賢 者……至 崇禎 初年,罪狀發露,押往祖陵,潛行自盡,磔屍 河閒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發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ā lù,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顯示或流露
    指情感、意圖等自然表露。例如:

    • 漢王粲《神女賦》中“發露幽情”,意為流露内心的情感。
    • 《朱子語類》提到“小人欲為惡而未發露”,指惡念尚未顯露。
  2. 揭露(主動行為)
    指将隱藏的事物公之于衆。例如:

    • 《後漢書·陳忠傳》中“其大章著不可掩者,乃肯發露”,指罪行被揭露。
    • 魯迅用“發露各樣的劣點”表達揭露社會問題。
  3. 被揭露(被動狀态)
    指事物本身因外部原因暴露。例如:

    • 清代王士禛記載魏忠賢“罪狀發露”,即罪行最終被公開。

二、佛教語境中的特殊含義

在佛教中,“發露”指忏悔時坦白過失、毫無隱瞞的行為,強調内心的真誠與改過。如搜狗百科提到:“發露謂顯露表白所犯之過失而無所隱覆”。

三、用法與示例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佛教相關文獻中的詳細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露》這個詞是指揭露、揭示某種真相或事實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發”字的部首“又”,右邊是“露”字的部首“雨”。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這個詞的意義。 《發露》一詞來源于漢語,是由漢字組成的。繁體字形狀與簡體字稍有不同,但意義相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時也會使用不同的變體字形來表示這個詞。 下面是一些使用《發露》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發露了公司内部的丑聞。 2. 這部電影将會發露真相。 3. 演講中,他發露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與《發露》相關的組詞有: 1. 揭露:揭示真相 2. 洩露:不當地透露秘密 3. 展露:展示,表露 與《發露》相反的詞有: 1. 掩藏:隱藏事實 2. 保密:不洩露秘密 3. 隱瞞:不說出真相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