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適歸的意思、適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適歸的解釋

往歸;歸向。《詩·小雅·四月》:“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毛 傳:“適,之也。” 鄭玄 箋:“今政亂國,将有憂病者矣。曰此禍其所之歸乎?言憂病之禍,必自之歸為亂。”《史記·伯夷列傳》:“ 神農 虞 夏 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 唐 韓愈 《上賈滑州書》:“周流四方,無所適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適歸(shì guī)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適”與“歸”二字組合而成,需分釋其義并綜合理解:

一、分字釋義

  1. 適(適)

    • 本義:趨向、前往。《說文解字》:“適,之也。”如《詩經·鄭風·缁衣》:“適子之館兮。”
    • 引申義:
      • 歸向、歸屬。如《左傳·昭公十五年》:“好惡不愆,民知所適。”
      • 女子出嫁。如《儀禮·喪服》:“子嫁反在父之室。”鄭玄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人曰適。”
    • 通假:通“嫡”,指正妻或正統。如《公羊傳·隱公元年》:“立適以長不以賢。”
  2. 歸(歸)

    • 本義:女子出嫁。《說文解字》:“歸,女嫁也。”如《詩經·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引申義:
      • 返回、回歸。如《論語·先進》:“風乎舞雩,詠而歸。”
      • 歸屬、依附。如《周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

二、複合詞“適歸”的涵義

“適歸”在古籍中多表“歸向”“歸屬”或“最終歸宿”,強調事物或人力的必然趨向:

  1. 指向性歸屬

    指人或事物依循某種規律、道義而歸于其應至之所。

    例:《尚書·康诰》:“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往盡乃心,無康好逸豫,乃其乂民……惟曰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

    (注:此處“保民”即民心所“適歸”的體現,體現天命與民心的最終歸屬。)

  2. 終極歸宿

    含哲學意味,指宇宙、生命的根本歸宿。

    例:《莊子·齊物論》:“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

    (注:萬物“適歸”于“道”的統一性。)

三、典籍用例與權威參考

  1. 《左傳》

    《昭公四年》載:“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與天地并……民是以能有禮,則上下之體,而亂是以不作。”其中“上下之體”即等級秩序為民心所“適歸”。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春秋左傳注》

  2. 《周易》

    《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王弼注:“順天之化,歸乎至理”,即“適歸”于天道。

    來源:十三經注疏本《周易正義》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釋“適”:“凡物有定向而行曰適”,強調其趨向性;釋“歸”:“歸者,返本之謂”,呼應“適歸”的終極性。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說文解字注》


“適歸”作為文言複合詞,凝結了古人對于秩序、天命與人文歸宿的深刻認知。其核心在于“定向的歸屬”,既可用于描述社會倫理(如民心向背),亦貫通宇宙觀(如萬物歸道),體現了漢語詞義的曆史厚度與哲學張力。

網絡擴展解釋

“適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ì guī,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事物或人經過變動後,恰當地回歸原處或原本狀态,強調回歸的準确性和自然性。例如形容社會秩序恢複常态,或個體回歸本心。

二、詳細解釋

  1. 字義拆解

    • 適:本義為“往、到”(如《詩經》毛傳注“適,之也”),也有“適宜”之意。
    • 歸:意為返回、歸屬。
      組合後既含“前往歸向”的動态,又隱含“恰當回歸”的適配性。
  2. 古籍用例

    • 《詩經·小雅·四月》:“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鄭玄注指出此句表達對禍亂歸因的追問。
    • 《史記·伯夷列傳》中“我安適歸矣?”則體現對人生歸宿的迷茫。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事物恢複正軌或情感回歸本源,如:“曆經波折,傳統文化終適歸其位。”(文學性表達)。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例證或現代用法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語言學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哀悴矮小精悍不伏水土不起勁恻念長告超超遲想登假蝶舞帝勳東遷番商伏踬歌奏乖枉觀察力官稱慣習國彜翰苑滑緍花頭花顔月貌江珧柱檻阱賤姿交通員饑厄截奪界絶精人鏡月吉繇倨牙略奪漣落曆久芒芴秘野木像胼攣僻恣搶佯謙退前言不答後語潛瘗撒鹽社栎聲技霜兔說耍歲比不登擿棄推情圖籍蔚帖危棧無二價五色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