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乐仪的意思、乐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乐仪的解释

有音乐相配合的礼仪。《周礼·春官·乐师》:“教乐仪,行以《肆夏》,趋以《采薺》,车亦如之。” 郑玄 注:“教乐仪,教王以乐出入于大寝朝廷之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乐仪"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典籍记载及现代用法三个层面进行阐释:

一、字义解析

二、典籍溯源与核心含义 "乐仪"概念的核心源于先秦礼乐制度,尤见于儒家经典:

  1. 《周礼·春官·大司乐》:这是"乐仪"最权威的出处。其中明确记载:"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 虽未直接出现"乐仪"二字,但大司乐的职责正是教授和掌管与各种礼仪(祭、享、祀等)相匹配的乐德、乐语、乐舞及演奏规范,这些音乐在礼仪中应用的整套规则和制度即为"乐仪"。
  2. 礼乐相须:在儒家思想中,"乐"与"礼"密不可分("礼乐相须以为用")。"乐"并非单纯的娱乐,而是承载道德教化("乐德")、辅助礼仪施行("礼别异,乐和同")、体现社会秩序与和谐的重要手段。"乐仪"即是这种礼乐结合观念的具体实践规范,规定了在特定礼仪场合应使用何种乐曲、乐器、舞蹈及演奏方式。

三、现代理解与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乐仪"是一个古语词,主要用于:

"乐仪"特指中国古代礼乐文化中,与各种礼仪活动(尤其是祭祀等重大典礼)相配合的音乐所必须遵循的规范、制度和表现形式。它体现了"礼"与"乐"的紧密结合,是儒家治国理念和社会教化的重要载体,强调音乐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和谐中的特定功能与形式要求。其权威性依据主要来自儒家经典《周礼》关于大司乐职责的记载。在现代语境中,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语词。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乐仪”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基本词义(古代礼仪术语)

  1. 释义
    指有音乐配合的礼仪,源自《周礼·春官·乐师》的记载:“教乐仪,行以《肆夏》,趋以《采薺》,车亦如之。”。郑玄注释为“教王以乐出入于大寝朝廷之仪”,即通过音乐规范君王在宫廷中的行为举止。

二、引申含义(成语用法)

  1. 象征意义
    现代语境中,“乐仪”可理解为“在愉悦中保持庄重仪态”,强调快乐与礼仪的结合。例如:“庆祝活动中,众人保持乐仪,既欢欣又得体。”

三、作为人名的寓意

  1. 文化内涵
    若用于姓名,“乐”取“喜悦、善良”之意,“仪”指“礼节、风度”,组合寓意乐观豁达、举止优雅。例如:“乐仪”一名寄寓了对个人品格与气质的期许。

四、补充说明

“乐仪”既可指古代礼乐制度,也可用于形容仪态与心境的和谐,或作为具有文化内涵的人名。

别人正在浏览...

按拍拜相白鱼登舟磅子儿伴食刺史悲响驳违醇浇蹙零大观舞點粧订编帝唐剟除鲂鱼赪尾烦暑够损的刮垢磨光贯习旱荒好赖轿帘解书寖着救亡图存噱谈俊客科学社会主义口器梁昌梁叟列陈冒险抹腹莫斯科公国慊慊气浪顷步倾听侵星奇峭少蓬身名俱灭事出意外宿猾诉言台衮绦镟跳歌条枝大爵同宫茧瓦巵无方之民吴鈎洿辱五体投诚详确咸濩瞎说乱道谢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