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離堅合異的意思、離堅合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離堅合異的解釋

先 秦 “離堅白”和“合異同”兩大哲學命題的并稱。比喻善辯、詭辯。語出《魯連子》:“ 齊 辯士 田巴 ,服 徂丘 ,議 稷下 ,毀五帝,罪三王,服五霸,離堅白,合同異,一日服千人。”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沉鬱淡雅之思,離堅合異之談。” 宋 王禹偁 《省試四科取士何先論》:“不離堅合異以侈其言,不亂常變古以施其政。”參見“ 離堅白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離堅合異”是中國古代哲學,尤其是名家學派的一個重要命題,它并非一個獨立的詞彙,而是由兩個核心概念“離堅白”與“合同異”合并而來,代表了名家内部兩種不同的邏輯思辨方向。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 “離堅合異”的構成與基本含義

“離堅合異”是戰國時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提出的“離堅白”學說與惠施提出的“合同異”學說的合稱。它集中體現了名家對事物屬性、概念關系以及語言指稱等問題的深刻探讨,展現了古代中國邏輯思辨的高峰。

  1. “離堅白”(公孫龍):

    • 核心觀點:強調事物不同屬性的分離性和獨立性。以一塊“堅白石”為例,公孫龍認為,“堅”(觸覺感知的硬度)、“白”(視覺感知的顔色)和“石”(物體本身)是三個相互獨立、可以分離的概念。
    • 論證邏輯:當我們用手觸摸石頭時,隻能感知到“堅”而感知不到“白”;當我們用眼睛看石頭時,隻能感知到“白”而感知不到“堅”。因此,“堅”和“白”并非必然同時、同地存在于石頭這個載體中,它們是分離的(“離”)。更進一步,“石”作為一個實體概念,與“堅”、“白”這些屬性概念也是可分離的。
    • 哲學意義:揭示了感官經驗的局限性、概念(名)的抽象性以及屬性相對于實體的獨立性,挑戰了常識中認為屬性必然依附于實體且不可分割的觀念。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
  2. “合同異”(惠施):

    • 核心觀點:強調事物之間的差異是相對的,而同一性是絕對的,主張消解差異、合同萬物。惠施提出了“曆物十事”,其中包含“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等著名命題。
    • 論證邏輯:從事物的相對性、變化性和概念的廣泛聯繫性出發。例如,從宇宙的視角看,天與地的高低差異微不足道;從運動的連續性看,太陽剛升到中就意味着開始西斜,生物剛出生就走向死亡。他區分了“小同異”(事物類别内部的同異)和“大同異”(萬物作為一個整體,既完全相同又完全相異),最終導向萬物在本質上相通(“畢同”)的結論。
    • 哲學意義:打破了事物之間絕對界限的觀念,強調事物的相對性、流動性和統一性,體現了辯證思維的萌芽。 (李匡武《中國邏輯史》)

二、 “離堅合異”作為整體概念的意義

将“離堅白”與“合同異”合稱為“離堅合異”,反映了名家學派内部兩種看似對立實則互補的思維路徑:

因此,“離堅合異”作為一個整體,代表了名家對世界認知的兩種基本方式:一是通過精細的邏輯辨析區分事物(離異),二是通過辯證的思維統合萬物(合同)。它們共同構成了名家學派對名實關系、概念邏輯和世界本原的深刻思考,對中國古代哲學和邏輯學的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 (《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

網絡擴展解釋

“離堅合異”是先秦時期名家學派的重要哲學概念,綜合了公孫龍的“離堅白”與惠施的“合同異”兩大命題,具體解釋如下:

1.詞語構成與來源

2.哲學内涵與評價

3.應用與影響

附注

需注意“離堅合異”與“合異離堅”詞序不同,但均指向同一概念組合,可能因文獻傳抄或表達習慣差異導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帖班朝録擯逐避秦客不苦不準嵾峨誠職逴覆聰明兒大地藝術帶行登真雕轸東征西怨獨善其身貳官燔祀飛針走綫馮歌豐靘糞門龜将惶駭湖海士講筵九禮九重舉步如飛據地靠實雷出林岫流梗路皷偻俯摩爾濃度凝祥池甓社珠迫在眉睫前款親祠請告清懷确至辱沒蛇蟺繩索司花妓松淚遂行縮減萬事大吉文飾武淨向用向壯憲命先下米兒先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