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層疊嶙峋。 清 張岱 《陶庵夢憶·湘湖》:“ 湘湖 皆小阜、小墩、小山亂插水面,四圍山趾,稜稜礪礪,濡足入水,尤為奇峭。”
“棱棱砺砺”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物體或自然景觀的層疊嶙峋之态,具體解釋如下:
該詞由“棱”和“砺”重疊構成,本義指物體邊緣銳利,引申為形容山石、地貌等層疊交錯、嶙峋突兀的樣貌。例如清代張岱在《陶庵夢憶·湘湖》中寫道:“四圍山趾,稜稜砺砺,濡足入水,尤為奇峭”,描繪了山腳岩石嶙峋的奇景。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學家張岱的作品,現代多用于文學描寫或書面表達,強調視覺上的層次感和立體感。
類似表達包括“嶙峋”“層巒疊嶂”等,但“棱棱砺砺”更突出尖銳與交錯的質感。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棱棱砺砺》是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人的勤奮、堅定和精力充沛的樣子。它表示一個人精神飽滿、力量充沛,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能堅持不懈,全力以赴。
該詞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石(shí),分别代表木頭和石頭。它們分别有4和5個筆畫,總共9個筆畫。
《棱棱砺砺》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五柳先生傳》中的一句話:“五柳先生,猶志士也;砺石不見其堅,時至則動心。”這句話形容了五柳先生的堅定和毅力,後來被用來形容人的勤奮和堅定。
繁體字《棱棱砺砺》的寫法為「稜稜礪礪」。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以拆分成「⿰木⿰石⿰牜⿰石⿰牜」。
他每天早起鍛煉,工作之餘還學習新知識,真是棱棱砺砺的年輕人。
棱角分明、棱鏡、砺石成金、砺砺笃笃、鋒矢棱棱
奮發有為、努力拼搏、勤奮不息、精力充沛
懶散無為、消極怠工、無精打采、無所事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