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離手。 唐 孟郊 《讀經》詩:“驛驛不開手,鏗鏗聞異鈴。”
(2).開始學武。《水浒傳》第三回:“ 史進 看了,卻認的他,原來是教 史進 開手的師父,叫做 打虎将 李忠 。”
(3).請人辦事的酬勞。 明 王錂 《春蕪記·定計》:“今日先奉開手銀五兩,日後成事,重重謝你。”《醒世恒言·陸五漢硬留合色鞋》:“﹝ 張藎 ﹞向婆子低低説道:‘有個女子……特來相求,去通個信兒。若説法得與我一會,決不忘恩。今日先有十兩白物在此,送你開手。事成之後,還有十兩。’”《古今小說·閑雲庵阮三償冤債》:“ 張遠 在袖兒裡摸出兩錠銀子,放在香桌上道:‘這銀子權當開手,事若成就,蓋菴蓋殿,隨師父的意。’”
(4).開始動手、着手。 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選劇》:“故開手學戲,必宗古本。”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到中山公園,徑向約定的一個僻靜處所, 壽山 已先到,略一休息,便開手對譯《小約翰》。”
“開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變化,主要包含以下四種解釋:
指物品不再被手持或控制,常見于古代文獻。
例:唐代孟郊《讀經》詩:“驛驛不開手,鏗鏗聞異鈴”。
現代用法:此義項現已較少使用。
特指武術學習的起始階段,多用于古典小說。
例:《水浒傳》中史進的啟蒙師父被稱為“開手師父”。
延伸:後也泛指某項技能的入門階段。
古代指預先支付的報酬,類似“定金”。
例:明代《醒世恒言》提到“今日先有十兩白物在此,送你開手”。
現代關聯:現代漢語中已罕見此用法。
表示行動或工作的起始,現代口語中較常見。
例: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小說及現代用例,需注意不同義項的適用場景。
開手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指打開手掌或張開手掌的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開手的部首是手部,共有5個筆畫。
來源:開手最早見于《說文解字》,屬于古代漢字。
繁體:開手(開手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開手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上保持相似。在古代,手的形狀被縮小,較現代漢字更為簡化。
例句:他拿出禮物,伸開手,遞給了我。
組詞:開心、開口、開場、開心果。
近義詞:張手、伸手。
反義詞:握手、閉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