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逢留的意思、逢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逢留的解釋

青海省 貴德縣 境内 黃河 的别名。《後漢書·西羌傳·滇良》:“﹝ 居延 都尉 貫友 ﹞遂夾 逢留大河 築城塢,作大航,造 河 橋,欲度兵擊 迷唐 。”《資治通鑒·漢和帝永元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雲:“此 大河 即 黃河 。 河水 至此有 逢留 之名,在二 榆谷 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逢留"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地理含義的古地名,主要見于古代文獻記載,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以下從漢語詞典及文獻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逢留(Féng liú)

指中國曆史上的一條河流名稱,特指黃河上遊的一段河道,位于今青海省境内。該詞源自東漢時期對羌人活動區域的記載,後成為古代地理文獻中的專有名詞。


二、曆史文獻依據

  1. 《後漢書·西羌傳》

    記載東漢永元五年(公元93年),護羌校尉貫友在征讨羌人時,“築城塢于逢留大河上”,即于今青海貴德縣附近的黃河段修築軍事要塞。此處“逢留大河”即指黃河上遊1

    原文:“友乃遣兵出塞,攻迷唐于大、小榆谷……遂夾逢留大河築城塢,作大航,造河橋。”

  2. 《水經注·河水》(北魏·郦道元)

    進一步明确“逢留”為黃河分支,稱其水“出塞外,南流經逢留山”,位置約在今青海貴德至尖紮縣一帶2

  3. 《太平寰宇記》(北宋·樂史)

    延續前代記載,稱“逢留川”為漢代屯兵要地,屬金城郡轄境(今甘肅蘭州至青海東部)3


三、地理定位與現代對應


四、語義演變與構詞分析


五、學術引用建議

若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

  1. 譚其骧《中國曆史地圖集》第二冊(西漢·東漢分圖),标注逢留水位置;
  2. 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第四卷,分析河湟地區交通與逢留古城軍事作用。

“逢留”是黃河上遊的古稱之一,承載東漢至宋代的邊疆軍事與地理記憶。其釋義需依托曆史文獻,現代語境中僅作為學術術語或文化遺産名稱存在。

網絡擴展解釋

“逢留”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地理含義的詞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逢留”是青海省貴德縣境内黃河段的别名,屬于古代文獻中對該河段的特定稱呼。這一名稱最早見于《後漢書·西羌傳》,記載東漢時期居延都尉貫友在“逢留大河”附近修築城塢、橋梁的史實。

  2. 曆史背景
    據《資治通鑒》胡三省注,“逢留大河”即黃河在二榆谷北段的古稱,反映了漢代對黃河上遊地理的認知。現代學者考證認為,“逢留”特指今青海貴德縣附近的黃河流域。

  3. 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網絡資料(如)提到“逢留”作為成語,表示“遇到并停留”,但這一用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與字面拆分釋義有關,需謹慎參考。

“逢留”主要用于曆史地理文獻中,指黃河在青海貴德縣的古稱,而非現代常用詞彙。如需引用,建議優先依據《後漢書》《資治通鑒》等古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阿丘謗駡碧鱗不倍不是玩的步輿餐風沐雨草裡旛竿舂糧詞客從騎打擠撢稽泛蕩浮力改良派革典供物宮相海上黑光鋐鋐豢池穢惡匠者将助監護人簡汰剪鑿攪混金龜子嶺腹漫書瞀儒泌尿系統拿法你娘朋工平難皮樹中棄本起予三擦散發披襟三分鼎足山南懾栗生降奢忲誓證守滞書簿四患訟見唐捐調嘴弄舌土地爺退縮輼車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