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层迭嶙峋。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湘湖》:“ 湘湖 皆小阜、小墩、小山乱插水面,四围山趾,稜稜礪礪,濡足入水,尤为奇峭。”
“棱棱砺砺”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形容物体或自然景观的层叠嶙峋之态,具体解释如下:
该词由“棱”和“砺”重叠构成,本义指物体边缘锐利,引申为形容山石、地貌等层叠交错、嶙峋突兀的样貌。例如清代张岱在《陶庵梦忆·湘湖》中写道:“四围山趾,稜稜砺砺,濡足入水,尤为奇峭”,描绘了山脚岩石嶙峋的奇景。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学家张岱的作品,现代多用于文学描写或书面表达,强调视觉上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类似表达包括“嶙峋”“层峦叠嶂”等,但“棱棱砺砺”更突出尖锐与交错的质感。
如需更完整的释义或例句,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棱棱砺砺》是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的勤奋、坚定和精力充沛的样子。它表示一个人精神饱满、力量充沛,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坚持不懈,全力以赴。
该词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石(shí),分别代表木头和石头。它们分别有4和5个笔画,总共9个笔画。
《棱棱砺砺》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一句话:“五柳先生,犹志士也;砺石不见其坚,时至则动心。”这句话形容了五柳先生的坚定和毅力,后来被用来形容人的勤奋和坚定。
繁体字《棱棱砺砺》的写法為「稜稜礪礪」。
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以拆分成「⿰木⿰石⿰牜⿰石⿰牜」。
他每天早起锻炼,工作之余还学习新知识,真是棱棱砺砺的年轻人。
棱角分明、棱镜、砺石成金、砺砺笃笃、锋矢棱棱
奋发有为、努力拼搏、勤奋不息、精力充沛
懒散无为、消极怠工、无精打采、无所事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