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問語。古時多見于詩詞。 宋 周邦彥 《蘇幕遮·風情》詞:“隴雲沉,新月小。楊柳梢頭,能有春多少?” 宋 辛棄疾 《清平樂·木樨》詞:“打來休似年時,小窗能有高低,無頓許多香處,隻消三兩枝兒。”
“能”字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一、本義與基本用法
“能”本指熊類動物(《說文解字》:“能,熊屬”),後假借為能力、才幹之義,成為現代漢語的核心含義。其常見用法包括:
例:《論語·子罕》“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例:“他能說三種語言。”
例:“雨停了,我們能出發了。”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二、引申義與特殊用法
來源:《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賢能為之用。”
例:“他能謀善斷。”
三、古漢語中的特殊含義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
四、權威釋義參考
“能”的核心語義圍繞“能力”展開,涵蓋主觀能力、客觀條件、物理能量等多重維度,其演變體現了漢語詞義從具體到抽象的擴展規律。
“能有”作為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在古典文學中,“能有”常作為反問語出現,多見于詩詞,用于加強語氣或引發思考。例如:
現代語境中,“能有”可拆解為“能”+“有”,表示有能力擁有或實現某事物。例如:
建議在閱讀古典詩詞時,特别注意“能有”的反問用法;現代使用中則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其表能力或反問的功能。
翺翺白合道者搬石砸腳備守不及部使廁身其間廠禮拜池柳赤位除官黜降大月氏雕慘杜絕獨木舟笃摯耳屬乏餧高埠攻疾防患溝隍桂魄黃劄疾博積基樹本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積殃楫櫂豤請窺覽枯損量牢扉僚友樓舩螺山石佩囊撇忘捊取乾安驅吓人事代謝儒醫三代人物上命賞帖山節藻棁升氣四角私起死心條命痛憤童山推诿唾面自乾王誅萬家生佛遺操吳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