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草書運筆的變化。稜喻挺舉,側喻蟠屈回旋。 晉 王羲之 《題衛夫人<筆陣圖>後》:“若欲學草書,又有别法,須緩前急後,字體形勢,狀等龍蛇,相鉤連不斷,仍須稜側起復,用筆亦不得使齊平大小一等。”
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分析,"棱側"是一個書法術語,主要用于描述草書運筆的變化技巧。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草書創作中運筆的兩種對立統一手法:"棱"代表筆鋒挺舉的直線運筆,"側"指筆勢蟠屈回旋的曲線運筆,二者交替使用形成書法作品的動态美感。
出處溯源 最早見于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須緩前急後...仍須稜側起復",強調在連貫的草書線條中,通過棱側對比實現字體如龍蛇遊走的藝術效果。
書法實踐
建議結合古代書論(如孫過庭《書譜》)進一步理解該術語的深層美學内涵。需要更完整的書法術語解析,可參考相關專業文獻。
《棱側》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物體表面在某一方向上的邊緣或側面。它可以用來形容立體物體的形狀、結構或特征。這個詞常用于描述幾何圖形、建築物、器物等。
《棱側》的部首是木,它的筆畫數是12。
《棱側》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棱》表示物體的邊緣、棱角,《側》表示物體的側面。在繁體字中,這個詞可以寫作「稜側」。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棱」的上部類似于古希臘字母「Γ」,表示棱角;「側」的上部是一個表示「人」的部分,表示側面。
1. 這個建築物的外觀有許多棱側,給人一種現代感。
2. 他喜歡在繪畫中展現立體物體的棱側和明暗關系。
棱角、棱鏡、側面、側重、正側、側翻
棱角、邊緣、邊角、側面
平滑、圓潤、平面、正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