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斟酌查問。《新唐書·陸贽傳》:“帝始任 楊炎 、 盧杞 ,引樹私黨,排忠良,天下怨疾。 貞元 後,懲艾其失,雖置宰相,至除用庶官,反覆參詰乃得下。”
“參诘”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和發音判斷:
指參與辯論、互相質詢,強調雙方在讨論中提出質疑。
意為“斟酌查問”,多用于文獻或正式場合,表示反複審查、詢問。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合適釋義,并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進一步确認。
參诘(cān jié)是一個動詞,意為參加辯論、争辯,就某個問題表達和辯論自己的觀點。
參诘的拆分部首是“又”和“言”,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參诘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法律制度。在古代的官府中,有專門的辯論者,被稱為“參诘官”。他們負責參加法庭辯論、質詢和争辯。因此,“參诘”一詞逐漸形成并延續至今。
參诘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參詰」。
在古代,參诘的寫法有所不同。較早的寫法是「參觖」,較晚的演變為「參詰」,最終演變為現在的「參诘」。
1. 他參诘了對方的觀點,提出了自己的反駁。
2. 在辯論中,他勇敢地參诘了權威的意見。
參诘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短語或句子。
1. 參诘讨論:指在辯論或讨論中互相質疑和辯駁。
2. 參诘觀點:表示參與争論并提出自己的觀點。
3. 參诘席:指法庭上的指定座位,供參與訴訟的各方辯論。
參诘的近義詞包括:辯論、争辯。
參诘的反義詞包括:默認、承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