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扶餘的意思、扶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扶餘的解釋

(1).古國名。位于 松花江 平原。 晉 太康 年間為 鮮卑族 慕容氏 所破,後複受他族頻頻襲擾,至 南朝 宋 、 齊 間消亡。參閱《後漢書·東夷傳·夫馀國》、《晉書·四夷傳·夫馀國》。後借為假托的國名。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 扶餘國 。” 古直 《虬髯客》詩:“萬丈紅光海外起,坐擁 扶餘 作天子。”

(2).複姓。 唐 有司稼正卿 扶馀隆 。見《金石萃編·唐贈泰師孔宣公碑》陰《乾封祭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扶餘”一詞在不同語境下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地理及文化背景綜合理解:

  1. 古代東北民族政權
    扶餘(又稱夫馀)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存在于中國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政權,疆域覆蓋今吉林、遼甯北部及黑龍江南部,以長春為中心。該政權曾受鮮卑慕容氏攻破,南朝宋齊年間逐漸消亡,相關記載見于《後漢書》《晉書》等史籍。

  2. 成語含義

    • 互助支持:作為成語,“扶餘”指在困境中給予幫助和支持,強調人際協作,源自《左傳》典故。
    • 海外扶餘:比喻遙遠隔絕的異域,如唐代《虬髯客傳》中虛構的扶餘國,後用于文學表達(例:柳亞子詩句“海外扶餘三年久”)。
  3. 現代行政區劃
    指吉林省松原市下轄的扶餘市(原扶餘縣),地處松嫩平原,為東北交通要塞。該地名曆經多次調整:1914年設縣,1987年改市,1992年并入松原市後複設縣級市。

  4. 姓氏淵源
    作為複姓,唐代有司稼正卿扶馀隆,見于《金石萃編》等文獻。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扶餘國的考古發現或成語的具體典故,可查閱《後漢書·東夷傳》或《虬髯客傳》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扶餘(fú yú)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支撐多餘的部分”,也可以指“支持餘下的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扶餘這個詞的部首是“扌”(手),共有8個筆畫。 來源:扶餘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具體來源尚有争議。 繁體:扶餘的繁體形式為「扶餘」。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中的扶餘寫作「扶餘」,字形與現代寫法基本相似,都包含有手部首。 例句:他扶餘着完整的牆壁,将殘破的部分補齊了。 組詞:扶持、扶助、扶弱、餘裕。 近義詞:支撐、扶持、維持。 反義詞:削減、減少、縮小。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