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愁婦草的意思、愁婦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愁婦草的解釋

即相思草。《太平廣記》卷四○八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 秦 趙 間有相思草,狀若石竹,而節節相續。一名斷腸草,又名愁婦草,亦名孀草,又呼為******莎,蓋相思之流也。”參見“ 相思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愁婦草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記載的一種寓意性植物,其名稱最早見于南朝梁代蕭綱的《鴛鴦賦》:"亦有佳麗自如神,宜羞宜笑複宜颦,既是金閨新入寵,複是蘭房得意人。見茲禽之栖宿,想君妾之愁暮。愁生影裡,怨在房中。于是啼妝漬矣,愁婦草丹。"

從植物學角度考證,現代學者認為愁婦草可能是石蒜科植物忽地笑的古稱,該植物具有夏季休眠、秋季開花的特性,其金黃色花朵在暮色中綻放的形态,與文學作品中"愁婦"意象相契合。唐代李峤《萱》詩雲:"屣步尋芳草,忘憂自結叢。黃英開養性,綠葉正依籠。色湛仙人露,香傳少女風。還依北堂下,曹植動文雄。"其中"忘憂"特征與愁婦草的意象形成文學對應。

《中國植物志》電子版記載,忽地笑(Lycoris aurea)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廣泛分布,其鱗莖含有石蒜堿等生物堿,古代可能用作草藥。這種藥用特性與"愁婦"蘊含的療愈意象存在文化關聯性。

網絡擴展解釋

“愁婦草”是漢語中的一個文學意象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愁婦草”即相思草,常見于古代詩文,用以表達思念或哀愁的情感。其名稱來源于南朝梁代任昉《述異記》的記載,描述為秦趙(今陝西、河北一帶)地區生長的植物。

二、别名與形态

  1. 别名:斷腸草、孀草、寡婦莎。
  2. 形态:狀似石竹(一種草本花卉),莖節相連,呈“節節相續”之态。

三、象征意義

古人常用“愁婦草”暗喻離别之苦或思念之痛,尤其與女性守寡、孤寂的情感相關聯。例如“斷腸草”“寡婦莎”等别名,均強化了其悲情色彩。

四、文獻出處

最早記載見于《太平廣記》卷四八引用的《述異記》,後被收錄于《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如需進一步了解植物學特征或相關典故,可參考《述異記》原文或植物類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地款寶用兵不雪刃博弈論測計測字差論暢好是鈔暴擋拒大鎮東頭泛論凡囚非分之念飛申風起水湧伏抱歌劇廣東省過化國尉汗背心見獵心喜見少柬帖節禮警邏進涉蠟滓冷兵器龍伸蠖屈隆耀倫質密件拿訛捺硬秾秾濃皂水被朱紫千門切命情好青烏壟熱勢三分國生産方式史學叔相俟命送殡縮然殄傷童弱推襟武陵溪霧洽陷入僵局嚣煩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