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邑的意思、國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邑的解釋

(1).國都。《管子·八觀》:“入國邑,視宮室,觀車馬衣服,而侈儉之國可知也。”

(2).城邑。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膑兵法·官一》:“繞山林以曲次,襲國邑以水則,辯夜退以明簡。”

(3). 漢 代諸侯的封地。《漢書·馬宮傳》:“伏自惟念,入稱四輔,出備三公,爵為列侯,誠無顔復望闕廷,無心復居官府,無宜復食國邑。”《後漢書·劉盆子傳》:“ 崇 等既未有國邑,而留衆稍有離叛,乃遂亡歸其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國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一、國都

指國家的都城或政治中心。例如《管子·八觀》中提到“入國邑,視宮室”,通過觀察都城建築判斷國家經濟狀況。

二、城邑

泛指城市或較大的聚居地。如《孫膑兵法·官一》記載“襲國邑以水則”,強調軍事行動中對城邑的攻占策略。

三、漢代諸侯封地

特指漢代分封給諸侯的領地。據《漢書·馬宮傳》和《後漢書·劉盆子傳》記載,諸侯的“國邑”既是封地也是權力象征,若管理不善可能導緻勢力衰微。


補充說明

該詞在不同文獻中側重點不同:

建議結合《管子》《孫膑兵法》等原文進一步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國邑》的意思

《國邑》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古文或史書中,意思是國家或城邑。它用來形容一個地區或城市作為一個整體,具有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國邑》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分是“玉”字的變體,即“王”字的一個部首,表示國家的象征;右邊的部分是“邑”字,表示城邑。

它的筆畫數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國邑》這個詞是由古代漢字發展演變而來,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的金文。在古代文字形式變化較多的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國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演變。在古籀文、金文和小篆等古代文字中,用來表示國邑的字形為「國邑」。

例句

1. 他的父親在這個國邑中擔任了多年的官職。

2. 這個國邑的繁榮和發展離不開人民的辛勤勞動。

組詞

1. 國家:指一個由一定範圍内的人民組成的政治實體。

2. 城邑:指一個城市或者市區,包括城市中的建築、人口和文化等。

近義詞

1. 國土:指一個國家的領土範圍。

2. 都邑:指大城市或都市。

3. 鄉邑:指小城鎮或農村地區。

反義詞

1. 外國:指與自己國家不同的國家。

2. 鄉間:指農村或者較為偏遠的鄉村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