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道安命的意思、樂道安命的詳細解釋
樂道安命的解釋
樂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南朝 宋 鮑照 《園葵賦》:“盪然任心,樂道安命。”
詞語分解
- 樂道的解釋 喜歡談論 他總津津樂道地談論這件事詳細解釋.樂于稱道;喜歡談論。《公羊傳·哀公十四年》:“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則未知其為是與?其諸君子樂道 堯 舜 之道與?” 唐
- 安命的解釋 安于命運。語本《莊子·德充符》:“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韓詩外傳》卷一:“傳曰:安命養性者,不待積委而富。” 南朝 宋 鮑照 《園葵賦》:“蕩然任心,樂道安命。” 宋 葉適 《
專業解析
樂道安命
一、核心釋義
“樂道安命”指樂于堅守正道,坦然接受命運安排。其中:
- “樂道”:以踐行道德準則為樂,源自儒家對道德修養的推崇。《漢語大詞典》釋“樂道”為“樂于稱道;喜好聖賢之道”,強調對道德境界的主動追求。
- “安命”:安然順應天命,體現道家“順應自然”的處世觀。《古代漢語詞典》注“安命”為“安于命運”,含豁達淡泊之義。
二、深層内涵
該成語融合儒道思想:
- 道德踐行:主張在逆境中堅守道義,如《論語·雍也》所言“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 豁達超脫:提倡不苛求外在際遇,如《莊子·德充符》強調“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的平和心态。
三、現代價值
在當代語境中,“樂道安命”倡導:
- 積極層面:專注自身修養,減少功利焦慮;
- 消極層面:避免消極躺平,需與進取精神平衡。
權威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5卷),商務印書館,第248頁。
- 王力《古代漢語》(修訂版),中華書局,第3冊第896頁。
網絡擴展解釋
“樂道安命”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樂于遵守道德準則,并坦然接受命運安排,強調将個人修養與順應自然規律相結合的生活态度。
詞語拆解分析
-
樂道
- 本義:以踐行道德為樂,如《論語》中“樂道人之善”的積極态度。
- 延伸:包含對理想、信念或生活方式的主動追求,如陶淵明歸隱田園的“樂道”精神。
-
安命
- 本義:安于天命,即接受無法改變的外在境遇(如貧富、成敗等)。
- 哲學内涵:融合道家“順應自然”與儒家“知天命”思想,體現中國傳統哲學的處世智慧。
出處與例句
- 最早出處:南朝宋鮑照《園葵賦》中“盪然任心,樂道安命”。
- 語境示例:
描述古代士人貶谪後仍堅守氣節,如蘇轼被貶黃州時耕作東坡、著書立說的豁達态度,即是對“樂道安命”的實踐。
近義對比
成語 |
側重點 |
安貧樂道 |
強調在貧困中堅守道德 |
隨遇而安 |
突出適應環境,弱化道德追求 |
知足常樂 |
聚焦心理滿足,無明确道德指向 |
該成語適用于描述兩類情境:
- 個人修養:如面對挫折時保持積極心态(例:科研工作者十年如一日攻克難題);
- 文化解讀:反映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内外兼修”的價值觀。
需注意與消極的“聽天由命”區别,其核心在于主動修身與被動接納的辯證統一。
别人正在浏覽...
寶牀閉卷逼下碧漪漪步步嬌不愧不怍殘雪鏟除産期钿筐地方劇都軍椴樹對課返櫂風幹幹幹宮靴觀覰孤背桧檝國伯古子晦雺昏忘火精劍講析家破人亡結尾計筴即忙舉用匡捄狂鲰昆玉老財類名厲精為治禮順羅括買路馬蔺耆德碩老晴光權義三五傳柑神閒氣定世雠食奉筮擇吮毫隋落瑣故屠刲土蠻駝橐偉力鄉利倍義香皮紙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