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匡捄的意思、匡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匡捄的解釋

同“ 匡救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後》:“且褒廣将順君父之美,匡捄銷滅既往之過,古今通義也。” 顔師古 注:“捄,古救字。” 清 張惠言 《然金先生文》:“箋《禮》九篇,以 鄭 正 鄭 ,惟其匡捄,是謂篤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匡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可從字義和古籍用例兩方面理解:

一、 核心釋義 "匡捄"意為匡正救助、糾正挽救。它強調對錯誤、過失或危難進行幹預,使其回歸正軌或脫離困境。

二、 出處與古籍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籍,尤以史書和政論為著:

  1. 《漢書·董仲舒傳》: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提出:“将以溢扶衰,所遭之變然也。” 此處的“匡捄”指匡正時弊、挽救衰敗的世道,是應對社會變局的措施。 (來源:班固《漢書》)
  2. 《後漢書·崔寔傳》引《政論》:崔寔在其政論著作中寫道:“聖人能與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變……其達者或矜名妒能,恥策非己,舞筆奮辭以破其義,寡不勝衆,遂見擯棄。雖稷、契複存,猶将困焉。斯實之要策,智者之所留意也。” 這裡“匡捄”指挽救國家政治的策略或方法。 (來源:範晔《後漢書》引崔寔《政論》)

三、 用法與語境 “匡捄”通常用于較為正式或宏大的語境,指對國家、社會、政治、道德等方面的重大過失或危機進行幹預和補救。其對象往往是制度、風氣或整體性的錯誤。它蘊含了一種積極幹預、力圖恢複秩序或正道的努力。

網絡擴展解釋

“匡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拼音:kuāng jū
釋義:同“匡救”,意為扶正、挽救,指糾正或補救錯誤、過失。例如《漢書·外戚傳》中提到“匡捄銷滅既往之過”,即通過匡正行為消除過去的錯誤。


二、出處與用法

  1. 古代文獻

    •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後》中記載:“且褒廣将順君父之美,匡捄銷滅既往之過。” 顔師古注:“捄,古救字。”
    • 清代張惠言在《然金先生文》中亦用此詞:“箋《禮》九篇,以鄭正鄭,惟其匡捄,是謂笃信。”
  2. 構詞分析

    • “匡”本義為糾正、輔助(如《說文解字》釋為“飯器”,後引申為“正”);
    • “捄”是“救”的古字,指補救、援助,二者結合強調“糾正并挽救”的複合含義。

三、相關延伸

若需進一步了解“匡”的其他古義(如容器、邊框等),可參考《說文解字》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阿巴拉契亞山脈拔倫卞田君參樞聰警擔擔手單眼德庇吊書鬥毆風飧水宿概愆艮隅格術宮宅貫隼寒窭熯薪駕肩鬋鬓踐言稉粱旌銘考亭鲲海兩報一刊奁具靈館禮物緑虵麥天媚竈貊布墨海奶胖袅袅婷婷泥淤排傧汽車尾氣污染券馬柔馴色理殺機纔方生巧事刃水貨水麝死義特達恬蕩調停同出身通遞投資銀行退耕違條犯法五猖會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