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守藩 ”。 漢 班固 《白6*虎通·崩薨》:“王者崩,諸侯悉奔喪何?臣子悲哀慟怛,莫不欲觀君父之棺柩,盡悲哀者也。又為天子守蕃,不可頓空也。” 漢 焦贛 《易林·暌之萃》:“繼體守蕃,縱欲廢賢,君臣淫遊, 夏 氏失身。”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守蕃漢語 快速查詢。
“守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核心釋義
“守蕃”指守衛邊疆地區,保護國家領土安全。其中“蕃”原指邊疆少數民族(如吐蕃),後逐漸泛指邊疆地域。該詞強調對國土的守護責任,常用于形容軍人、邊防部隊等群體的職責。
發音與結構
拼音為shǒu fān,屬于動賓結構短語,亦可作為成語使用。
文獻記載
同義詞擴展
“守蕃”與“守藩”通用(如《易林·暌之萃》中“繼體守蕃”),後者特指受封的王侯守護屬地。
適用對象
既可用于具體職業群體(如軍人、警察),也可比喻具有守護職責的個人或組織。
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了中華文化中“保家衛國”的傳統價值觀,強調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守蕃》(shǒu fān)是一個詞組,意思是守衛邊疆地區。
《守蕃》由兩個漢字組成:宀和艹。
宀是寶蓋頭部首,艹是艸草頭部首。
守的筆畫數為6,蕃的筆畫數為18。
《守蕃》這個詞源自古代中國,特指在邊疆地區堅守崗位,守護國家領土不受外敵侵犯的勇士。
《守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守番」。
在古時候,守字的寫法為「宀士凡」,蕃字的寫法為「茂艹⻍倍冂夂原」。
1. 勇士們義無反顧地守蕃,保衛着祖國的疆土。
2. 他以身作則,成為守蕃英雄的榜樣。
1. 守衛(shǒu wèi):指守護、保衛。
2. 蕃稻(fān dào):指邊疆的稻田。
3. 蕃衍(fān yǎn):指繁榮、茂盛。
1. 護蕃(hù fān)
2. 保邊(bǎo biān)
3. 守土(shǒu tǔ)
攻城(gōng chéng)
征戰(zhēng zhàn)
入侵(rù qīn)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