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上歌的意思、河上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上歌的解釋

古歌名。 漢 趙晔 《吳越春秋·阖闾内傳》:“ 吳 大夫 被離 承宴問 子胥 曰:‘何見而信 喜 ?’ 子胥 曰:‘吾之怨與 喜 同。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清 錢謙益 《讀梅村宮詹豔詩有感書後》詩序:“秋蛩寒蟬,吟噪啁唽,豈堪與間關上下之音希風説響乎?《河上之歌》,聽者将同病相憐,抑或以為同牀各夢,而輾爾一笑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河上歌

一、基本釋義

“河上歌”特指中國古代流傳于吳地(今江蘇一帶)的一首古歌謠,典出東漢趙晔所著《吳越春秋》。其字面含義為“河上之歌”,核心場景描繪了春秋時期伍子胥逃亡途中,在江邊得到漁父救助的故事。歌謠以簡潔的“日月昭昭乎寖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漪”等句,傳遞了隱士對時局的洞察與俠義相助的深意。

二、典故與背景

據《吳越春秋·阖闾内傳》記載,伍子胥因避楚王追殺逃至江畔,一漁父冒死助其渡江。臨别時,漁父唱出《河上歌》,既以“日月昭昭”暗喻伍子胥的冤屈終将昭雪,又以“蘆之漪”約定再會之地,同時拒絕伍子胥的贈劍以示高潔。此歌成為古代隱士文化中“重諾輕利”的象征,亦反映先秦時期民間歌謠托物言志的特點。

三、文化内涵

  1. 俠義精神:漁父冒死救人的行為,體現“士為知己者死”的俠義傳統。
  2. 隱逸智慧:歌詞以自然意象(日月、蘆葦)隱喻政治黑暗與人格清白,展現隱士對世事的清醒認知。
  3. 語言藝術:四言句式與比興手法,承襲《詩經》風格,成為早期楚地民歌的典型代表。

四、文學價值

《河上歌》被後世視為先秦歌謠的重要遺存。南朝蕭統《文選》收錄此歌,唐代類書《藝文類聚》亦引述其文,印證其文學地位。宋代朱熹《楚辭集注》評其“詞約而意深”,凸顯其以簡馭繁的美學價值。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河上歌》是中國古代的一首詩歌作品,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該詩最早見于先秦時期,屬于樂府詩體裁,作者佚名(标注為“先秦無名”)。其核心思想為“同病相憐,同憂相救”,表達處境相似者之間的共鳴與互助。

  2. 關鍵典故
    漢代趙晔《吳越春秋》記載,伍子胥曾引用《河上歌》中的“同病相憐”來比喻自己與白喜(伯嚭)的境遇,說明兩人因共同的仇恨(楚國滅族之仇)而結盟。

二、詩句内容

現存《河上歌》的殘句為:

同病相憐,同憂相捄。
驚翔之鳥相隨而集,濑下之水因複俱流。

詩句通過自然現象(鳥群聚集、水流相隨)隱喻患難者相互依存的關系。

三、後世引用

清代錢謙益在《讀梅村宮詹豔詩有感書後》中,以“河上之歌”暗喻聽者對詩作的不同解讀,延伸出“同床異夢”的對比,展現詩歌的多義性。

四、文化意義

該詩是早期“同病相憐”成語的源頭之一,體現了先秦文學中樸素的人文關懷,對後世同類主題的詩詞、典故有深遠影響。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吳越春秋》及樂府詩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骜辟虿鋒俦儗出彩出入祠宇大腦皮層東跑西颠頓證二蛋凡器蜂乳俘聝覆議溝樓貫戰古調鶴戲荒楚黃額黃金蟬緩聲歌賤薄江田澆流羁逆積數拘窘刻翠裁紅科例快人快性苦寒廉锷龍眠鳴動鳴珂裡明章内珰鑷工凝錦輤輿舍身求法食變星世海他人視文師宜石英鐘守産獸口霜缯疏宕不拘私春搜山搜閲窴然岧嵽亭徼童頑遐遁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