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敍的意思、記敍的詳細解釋
記敍的解釋
亦作“記叙”。亦作“ 記序 ”。用文字叙述。《禮記·文王世子》“是故聖人之記事也” 唐 孔穎達 疏:“記序前代之事也。” 宋 鄭剛中 《畫記》:“為之記敍,時讀之,如見畫馬。” 清 珠泉居士 《續闆橋雜記·緣起》:“至于聞見無多,記敍譾陋,續貂之病,閲者原之。”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二十:“即使根據實事,也不像叙事文那樣記叙了實事便完事,還得含有其他的東西在裡頭。”
詞語分解
- 記的解釋 記 (記) ì 把印象保持在腦子裡:記憶。記取。記性。博聞強記。 把事物寫下來:記錄。記功。記者。 記載事物的書冊或文字:遊記。日記。大事記。 符號,标識(?):印記。标記。記號。 古時的一種公文:奏
- 敍的解釋 敍 ù 同“叙”。 筆畫數:; 部首:攴;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記敍”是“記叙”的異體寫法,兩者含義相同,均指通過文字或口述方式叙述事物的經過或發展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記敍”由“記”(記錄)和“敍”(叙述)組成,表示對事件、人物經曆或場景進行連貫、細緻的描述,強調過程的完整性和條理性。它是寫作中最基本的表達方式之一,常見于文學作品、曆史記錄和新聞報道中。
詳細解釋
-
表達形式
- 既可用文字記錄(如文章、書籍),也可通過口頭叙述(如演講、故事講述)。
- 注重時間順序和邏輯性,使讀者或聽者清晰了解事件的發展脈絡。
-
核心特點
- 連續性:強調事件的前因後果和動态過程。
- 細緻性:通過細節描寫增強真實感,如場景刻畫、人物動作等。
-
曆史淵源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古代文獻,如《禮記》中“記序前代之事”,唐代孔穎達的注釋進一步明确其“用文字叙述”的功能。
應用場景
- 文學創作:用于小說、散文等,推動情節發展(如《畫記》中對場景的描繪)。
- 曆史記錄:客觀陳述曆史事件,如史書編纂。
- 日常交流:描述個人經曆或轉述他人見聞。
相關概念
- 近義詞:記述、叙述、陳述。
- 反義詞:概括、總結。
- 常見表達方式:順叙、倒叙、插叙等(如順叙使條理清晰,倒叙制造懸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記叙方式的特點,可參考文學寫作類教材或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記述
《記敍》(jì xù)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叙述、叙述記載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言"和"巳",部首"言"表示與語言相關的事物,部首"巳"則表示時光流逝。它一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記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使用。在古代,人們使用象形字和會意字來刻畫事物和表示意義。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字的形态逐漸發生變化,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形式。《記敍》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産生的。
繁體
《記敍》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記敍」。繁體字是現今仍然在一些地方使用的字體形式,主要在香港、台灣和一些華人社區中使用。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字的形狀和筆畫的書寫順序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然而,《記敍》這個詞的基本形态與現代漢字非常接近,所以在古代的書寫中,它的寫法與現代相似。
例句
1. 他用簡潔的語言将事情的經過記敍了一遍。
2. 這本書詳細地記敍了這座城市的曆史和發展。
組詞
《記敍》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組。比如:
1. 記敍文:叙述和記載的文字。
2. 記敍者:進行叙述和記載的人。
近義詞
《記敍》的近義詞包括:叙述、記述、陳述。這些詞都表示用文字或口述描述事物的過程。
反義詞
《記敍》的反義詞是:遺忘、忘記。這些詞表示忘記或遺忘事物的過程或狀态。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别的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