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衡的意思、阿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衡的解釋

(1). 商 代官名。師保之官。《書·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孔 傳:“阿,倚;衡,平。言不順 伊尹 之訓。” 伊尹 曾任此職,故以指 伊尹 。《詩·商頌·長發》:“實維 阿衡 ,實左右 商王 。” 毛 傳:“ 阿衡 , 伊尹 也。”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商調曲之一》:“ 殷湯 受命,委任于 阿衡 。” 元 柯丹丘 《荊钗記·逼嫁》:“豈不聞 商 相埋名,版築巖前曾避世; 阿衡 遯跡,躬耕 莘野 未逢時。”

(2).引申為任國家輔弼之任,宰相之職。《世說新語·政事》“丞相末年略不復省事” 劉孝标 注引 晉 徐廣 《曆紀》:“ 導 阿衡三世,經綸夷險,政務寬恕,事從簡易,故垂遺愛之譽也。” 宋 司馬光 《機權論》:“ 伊尹 躬受 湯 命,阿衡王家,故不得不放諸 桐宮 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三·閣部重輕》:“ 張江陵 以受遺當阿衡之任,宮府一體,百辟從風,相權之重,本朝罕儷。” 章炳麟 《吊伊藤博文賦》:“明本味於割烹兮,亦阿衡之故也。”

指 漢 相 匡衡 。《漢書·匡衡傳》稱:“無説《詩》, 匡 鼎來; 匡 説《詩》,解人頤。” 宋 黃庭堅 《奉謝劉景文送團茶》詩:“收藏殘月惜未碾,直待 阿衡 來説《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阿衡"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曆史積澱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源與字義構成 "阿"在古漢語中作動詞時表"輔佐",《說文解字》釋其本義為"大陵",引申為倚靠扶持;"衡"本指測量器具,《周禮·考工記》注"衡,平也",後衍生出"權衡""掌管"等義。二字組合形成"輔佐平衡"的核心語義。

二、曆史職官内涵 特指商代重要官職,見于《尚書·說命》:"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鄭玄注:"保衡,伊尹也,名摯,湯以為阿衡"。該職位掌國政大權,《史記·殷本紀》明确記載:"伊尹名阿衡",其職能相當于後世的宰相,負責輔佐君主治理國家。

三、語義流變

  1. 官職代稱:自周代起漸成宰相别稱,《詩經·商頌》毛傳:"阿衡,伊尹也"
  2. 權柄象征:《漢書·車千秋傳》顔師古注:"阿衡,謂伊尹也,言其能維持國政"
  3. 文學意象: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側聽中興主,長吟老病身。至今窺牧馬,不敢過阿衡",喻指治國棟梁

四、現代語義 《漢語大詞典》收錄雙重釋義: ① 商代官名,引申為執政者 ② 引申義指主掌國政者,如《晉書·職官志》"太宰、太傅、太保,周之三公,晉初依《周禮》備置三公,其訓護君主,導以德義者,謂之阿衡"

主要參考資料:

  1. 漢典(zdic.net)阿衡詞條
  2.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漢語詞典》
  3. 中華書局《史記》三家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阿衡”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重要詞彙,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商代官名

阿衡最初是商代的官名,屬于師保之職(即輔佐君王的要職)。據《尚書·太甲上》記載,伊尹曾擔任此職,負責教導和輔佐君主,維持國家穩定。例如: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這一用法在《詩經·商頌·長發》中也有體現,毛傳明确解釋“阿衡,伊尹也”。


2.引申為宰相或輔弼之職

後世将“阿衡”引申為執掌國家大權的宰相或重臣。例如:


3.其他相關解釋


“阿衡”的核心含義是商代輔政官名,後泛化指國家重臣或宰相,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理解。主要來源為《尚書》《詩經》等經典,伊尹為代表性人物。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漢典》或《世說新語》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阿那波那百米寶炬侈務春風野火粹沖單寒丹葩得心應手電政帝宮轭縛放走廢學鳳墀夫役乖刁官漏詭道詭計多端號群和柔換佃華奢監禁兼且卙卙雞濛積墨近義詞卡借檻緤科道官老倒樂天安命獵逐理據慢工出巧匠飄揚姘識清芬認镫三拜慎厚飾價視寝束骨水鏡歲不我與他駱拔特恩銅殼子無塵衣無足輕重夏布象尼顯排小清習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