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歌行的意思、歌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歌行的解釋

[a style of old Chinese poems] 我國古詩的一種體裁,音節、格律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

詳細解釋

古代樂府詩的一體。後從樂府發展為古詩的一體,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雜言,形式也多變化。 宋 姜夔 《白石詩話》:“體如行書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體凡》:“﹝樂府﹞題或名歌,亦或名行,或兼名歌行。歌,曲之總名。衍其事而歌之曰行。歌最古;行與歌行皆始 漢 , 唐 人因之。”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樂府》:“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步驟馳騁,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近體歌行》:“歌行有有聲有詞者,樂府載諸歌是也;有有詞無聲者,後人所作諸歌是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歌行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體裁,起源于漢魏樂府詩,發展于南北朝及唐代,具有以下特點:

  1. 起源與定義
    歌行體由南朝宋鮑照開創,融合了樂府詩的叙事性與古詩的抒情性。題名中多含“歌”“行”或“歌行”字樣,如《大風歌》《燕歌行》等。

  2. 形式特點

    • 句式靈活:采用五言、七言或雜言古體,長短句交錯,節奏自由。
    • 韻律自由:平仄不拘,可自由換韻,注重音節的流暢性。
    • 題材廣泛:涵蓋叙事、抒情、詠史等,如白居易《長恨歌》以叙事為主,杜甫《兵車行》反映社會現實。
  3. 與樂府詩的關系
    歌行脫胎于樂府,但逐漸脫離音樂束縛,成為獨立的詩體。明代徐師曾“放情長言曰歌,步驟馳騁曰行,兼之曰歌行”。

典型作品

總結來看,歌行體以形式自由、情感奔放為标志,是連接樂府與文人古詩的重要橋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歌行》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以歌謠的形式表達詩意或叙述故事的長篇作品或行文。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歌”是右手邊的部首,表示與歌唱相關,而“行”是左手邊的部首,表示行走或行動。這個詞的筆畫總共有十個,寫作順序是:橫折撇捺豎撇撇撇橫。 《歌行》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一開始是指古代詩人将自己的詩作設置成歌謠的形式,通過歌唱的方式來傳播散發。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指代特定形式的長篇詩歌或文學作品。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任何變化。 按照古代的漢字寫法,這個詞可以寫成“歌行”,兩個字以橫行書寫,顯得簡潔而規整。 以下是一個例句來展示如何使用《歌行》這個詞:他的詩作以《歌行》的形式表達,引人入勝又富有詩意。 組詞中可以包括:詩歌、作品、文學、行文等。 與《歌行》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歌謠、長詩、韻文,它們都指代具有類似特點的文學形式。 與《歌行》意思相反的詞語可能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但可以考慮使用“散文”來對比,《歌行》一般是通過歌唱的方式來表達故事或詩意,而散文則更注重散文性、故事性和隨性的行文方式。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