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武昌魚的意思、武昌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武昌魚的解釋

三國 吳 嗣主 孫晧 從 建業 遷都 武昌 ,丞相 陸凱 進谏,疏中引童謠:“寧飲 建業 水,不食 武昌 魚”。見《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武昌 魚指 武昌 附近所産的團頭鲂。 唐 岑參 《送費子歸武昌》詩:“秋來倍憶 武昌 魚,夢著隻在 巴陵 道。” 明 李贽 《與劉肖川書》:“但恐檀越遠去,外護無依,不肖當為 武昌 魚,任人膾炙矣。” 毛 * 《水調歌頭·遊泳》詞:“才飲 長沙 水,又食 武昌 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武昌魚”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豐富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綜合解析:

一、曆史典故

武昌魚得名與三國時期的曆史事件相關。據《三國志·吳志·陸凱傳》記載,東吳末帝孫皓欲遷都武昌,左丞相陸凱引用童謠“甯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勸谏,暗指百姓對遷都的抵觸情緒。這一典故使“武昌魚”首次與地域政治産生關聯。

二、生物學特征

武昌魚學名為團頭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屬鯉形目、鯉科,是淡水魚類中的名貴品種。其體型側扁呈菱形,背部青灰色,腹部銀白,鱗片基部灰白且邊緣灰黑,形成獨特條紋;頭小口窄,腹棱不完全,尾鳍分叉深,這些特征使其與普通鳊魚區别顯著。

三、文化與地理意義

  1. 地域标識:武昌魚主産于長江中下遊,尤以湖北樊口一帶品質最佳。《武昌縣志》稱其“産樊口者甲天下”,因當地水流回旋形成獨特生态環境,魚肉肥美無腥。
  2. 文學意象:毛澤東詩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賦予其詩意色彩,使其成為湖北風物的文化象征。

四、食用與經濟價值

武昌魚以肉質細嫩、高蛋白低脂肪著稱,是淡水養殖的重要經濟魚種。其烹饪方式多樣,清蒸、紅燒皆宜,清代文獻已強調“鱗白腹内無黑膜”為品質标準。

注意:

部分資料提及武昌魚别稱“黃鳍魚”“鲮魚”,但權威文獻中其正式别稱應為“團頭鲂”或“縮項鳊”,可能存在混淆需謹慎引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武昌魚的意思

《武昌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類,生活在長江中下遊和洞庭湖等地。它是中國湖魚的代表品種之一,以其鮮美的肉質和獨特的口感而聞名于世。武昌魚也是中國菜肴中的一道著名菜品,各地也有以武昌魚為主題的餐廳。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武昌魚》這個詞可以拆分為:

來源和繁體

《武昌魚》一詞來源于武昌區,是湖北省武漢市的一個行政區。魚則是指這種具體的魚類。在繁體字中,武昌魚的寫法為「武昌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武昌魚」這個詞的寫法并不完全一樣。以《說文解字》為例,寫作「武昌魚」,并附有注釋說明。

例句

1. 今晚我們去武昌魚餐廳品嘗一下正宗的武昌魚。
2. 這道武昌魚烹饪得非常鮮嫩可口。
3. 武昌魚的肉質細膩,回味無窮。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武昌魚料理、武昌魚湯、武昌魚香酥等。

近義詞:長江魚、洞庭湖魚、湖鮮等。

反義詞:海魚、鹹水魚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