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綸告的意思、綸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綸告的解釋

見“ 綸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綸告(lún gào)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複合詞,現多寫作“綸诰”,指古代帝王發布的诏令文書,尤以文體莊重、内容重要者為典型。以下從詞義、源流與用法三方面詳釋: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綸”原指青絲绶帶(《說文解字》),引申為帝王诏書(《禮記·缁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告”即宣告、诰谕。二字合成後,特指以皇帝名義頒布的正式文告,如冊封、敕令、政令等。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9卷,第1103頁;《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版。

  2. 文體特征

    屬“诏令”類公文,需用典雅的骈體文書寫,内容嚴謹,措辭莊重。如唐代“授官爵者曰綸,敕賜者曰诰”(《文心雕龍·诏策》注)。

    來源:《中國文體學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曆史源流

  1. 起源

    詞形初見于漢代,制度化于唐宋。如《後漢書·窦憲傳》載“憲以侍中,内幹機密,出宣綸诰”,指代皇帝近臣起草诏書之職。

    來源:《二十五史辭典》中華書局。

  2. 演變

    明清時期,“綸音”“诰命”分流:前者泛稱聖旨,後者特指封贈文書(如“诰命夫人”)。但“綸诰”仍作統稱沿用,如清代《四庫全書》收錄“曆代綸诰集”。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三、典籍用例


四、現代使用

該詞今已罕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仿古語境(如曆史小說、碑銘)。其意義可概括為:

以帝王權威發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文書,兼具政治效力與文化儀式性。

注:因“綸告”屬古漢語專有詞,現代權威詞典收錄有限,釋義主要綜合古典文獻及專業辭書考據,未提供網絡鍊接以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綸告”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需結合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基本解釋

“綸告”是“綸诰”的異寫形式,指皇帝的诏令文告,主要用于古代官方文書語境。該詞由“綸”(指官吏系印的青絲帶,象征權威)和“诰/告”(指诏令、宣告)組成。

補充說明

  1. 詞源與用法

    • “綸”在古漢語中可指代官印絲帶或釣魚線,此處引申為官方權威;“诰”指帝王發布的命令。二者結合後,“綸诰/綸告”特指皇帝發布的正式文書,如《齊故安陸昭王碑文》中“入掌綸诰”即指執掌诏書起草。
  2. 常見誤讀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造謠中傷”,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方言或特定語境下的誤用有關,需謹慎對待。

  3. 相關詞彙

    • 近義詞:诏令、敕命、聖旨
    • 反義詞:民議、私語(體現權威與非官方表達的對比)。

“綸告”的正确釋義為帝王诏令,屬于古代政治文書術語。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用例或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公文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愛克斯射線犴獄白文印白懸懸綁拖怑愌薄層抱子弄孫夯貨駁運不壹而足采木殘酒恥居王後赤眼儲存初肇從寬發落達越敵産端誠二把刀方子高箱割恩斷義鼓拍後雕花娘畫陣家耗礓石翦字郊縣藉使結襪金阊亭旌旂晾幹利齒能牙裡湖靈封麗狀内澇千牛仗樵客寝陵全诘任意社伯拾集說啥死契飼養員四铢讨删土化外命婦溫州雜劇下落不明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