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綸誥 ”。
“綸告”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需結合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綸告”是“綸诰”的異寫形式,指皇帝的诏令文告,主要用于古代官方文書語境。該詞由“綸”(指官吏系印的青絲帶,象征權威)和“诰/告”(指诏令、宣告)組成。
詞源與用法
常見誤讀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造謠中傷”,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方言或特定語境下的誤用有關,需謹慎對待。
相關詞彙
“綸告”的正确釋義為帝王诏令,屬于古代政治文書術語。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用例或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公文研究資料。
綸告是一個漢字詞彙,常用于文言文中,意為“密報、秘密向上級告發”。該詞的拆分部首是纟和告,纟是纖維的意思,告是告發的意思。綸告的筆畫數為15畫。
綸告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出現在《史記·弘農李斯列傳》中,用來描述李斯的舉報行為。在中國古代,上級對下級實行了相對嚴密的監督制度,下級必須向上級密報情況,以防止不法行為。因此,綸告這個詞逐漸形成并廣泛使用。
綸告的繁體字為綸告。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綸告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綸的部首纟的橫筆是從上至下寫的,而告的下半部分是倒立的口字旁。綸告兩個字的結構更加規整,纖細而工整。
1. 他心生不滿,秘密進行綸告,希望上級能解決這個問題。
2. 她發現了同事的不正當行為,決定進行綸告,以維護工作環境。
綸密、綸情、告發、告密等。
密告、秘密舉報。
傳聞、公開批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