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厮琅的意思、厮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厮琅的解釋

象聲詞。《醒世恒言·吳衙内鄰舟赴約》:“﹝ 秀娥 ﹞料得無事,遂把剪刀向桌兒上廝琅的一響,那邊 吳衙内 早已會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厮琅”是一個漢語拟聲詞,主要用于形容物體碰撞、摩擦或敲擊時發出的清脆、響亮的聲音,尤其強調聲音的連續或突然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拟聲屬性

    “厮琅”核心功能是模拟聲音,常見于描述金屬、玉石、瓷器等硬物相碰或墜落時的聲響。其發音本身具有清脆感(“琅”字本義指玉石碰撞聲),疊加“厮”字後增強聲音的突兀或持續效果。

    例: “隻聽厮琅一聲,茶碗跌在地上摔得粉碎。”(模拟瓷器碎裂聲)

  2. 詞源與結構

    • “厮”:古漢語詞綴,多用于動詞或拟聲詞前,起強調或輔助作用(如“厮殺”“厮守”),此處強化聲音的突發性。
    • “琅”:本義為玉石相擊聲(《說文解字》:“琅,琅玕,似珠者”),後擴展形容清越的聲響。

      二字組合後,形成疊韻拟聲詞,常見于宋元以來的白話作品。

二、文獻用例與權威參考

  1. 古代白話小說

    《金瓶梅詞話》第21回:

    “隻聽得厮琅琅一聲響,把個銀回回打了一個趔趄。”

    (此處形容銀器碰撞聲,體現聲音的突然與力度)

    來源:《金瓶梅詞話》萬曆刻本影印版(國學大師網)

  2. 近代漢語詞典釋義

    《近代漢語詞典》(白維國主編)收錄“厮琅”詞條:

    厮琅:拟聲詞。形容器物撞擊或破碎的聲音。

    來源:商務印書館《近代漢語詞典》第2版,ISBN 978-7-100-15250-3,第1245頁。

  3. 方言與戲曲中的活用

    在元雜劇及地方戲曲唱詞中,“厮琅”常寫作“厮琅琅”,通過疊字延長音效,增強韻律感。

    例: 關漢卿《窦娥冤》:“刬地裡厮琅琅湯偷盜鈴。”(形容盜鈴聲響)

三、現代使用與延伸

雖屬古語詞,但“厮琅”仍活躍于文學創作與方言口語:

四、學術考辨

學者指出“厮琅”與“锒铛”(鎖鍊聲)、“玲琅”(玉器聲)同源,均源于上古漢語“*raŋ”音系的拟聲構詞(王力《古代漢語·音韻學》)。其語音演變反映了漢語雙音節化的趨勢,從單字“琅”到雙音“厮琅”滿足中古以後口語表達需求。


參考文獻

  1. 白維國主編. 《近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5.
  2. 蘭陵笑笑生. 《金瓶梅詞話》. 萬曆刻本.
  3. 王力. 《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 1999.
  4.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字典》. 四川辭書出版社, 2010.

網絡擴展解釋

“厮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為綜合解釋:

1.象聲詞(主要含義)

2.其他争議性解釋

3.詞源與結構

建議

如需學術引用,建議優先參考《醒世恒言》《漢語大詞典》等權威文學或辭書來源(如、5、7),并注意不同文獻中的語境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碧鳳慘顔攙拽朝鐘暮鼓騁才誠心誠意重裘大卡誕伐道弟稱兄大疫等齊調梅帝側防空府報桂陵海腹賀屯合主黃妳毀惡悔過書呼虓駕誕井戶驚豗筋膜居平六押螺徑漭泱髦徒麋弊彌侈暖霭女大當嫁鵬背貧宗前口兒牽路錢學森窮餒軟熟三拳兩腳僧廬少裆無系邵侯瓜世論實切石韋恃衆水粉畫太父屯堡土蛆威神文彥遐濟纖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