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檗的意思、冰檗的详细解释
冰檗的解释
喻指处境寒苦艰辛。檗,即黄檗、黄柏,性寒味苦。 唐 白居易 《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復食檗。” 清 钱谦益 《刘一燝授光禄大夫母杨氏加赠一品夫人制》:“相夫子于盛年,则冰檗有闻;抚诸孤于稚弱,则荼苦无间。恒其贞德,终为母师。”
词语分解
- 冰的解释 冰 ī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冰块。冰凌。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镇。冰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脚
- 檗的解释 檗 ò 〔黄檗〕落叶乔木,木材坚硬,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入药。简称“檗”。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冰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比喻处境寒苦艰辛,常用来形容清苦的生活状态或坚韧的意志。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字面构成:由“冰”和“檗”组成。冰象征寒冷,檗(bò)即黄檗(黄柏),一种性寒味苦的中药植物。
- 引申义:两者结合,喻指生活清贫困苦或经历艰辛磨难,如“饮冰食檗”形容清苦自律的生活状态。
出处与典故
- 唐代诗词:白居易在《三年为刺史》中写道:“三年为刺史,饮冰復食檗”,用“冰檗”自述为官时的清贫与勤勉。
- 清代文献:钱谦益的文书中提到“相夫子于盛年,则冰檗有闻”,形容女性在艰难中坚守节操。
使用场景
- 描述处境:多用于形容物质匮乏或精神压力下的生活状态,如“他早年经历冰檗,终成大器”。
- 赞誉品格:褒义语境下可赞美人在逆境中保持节操或励志奋斗,如成语“励志冰檗”(出自宋代郑兴裔《忠肃集》)。
近义表达
- 饮冰茹檗:同义成语,强调生活清苦与内心坚忍。
- 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辛,与“冰檗”的困苦含义部分重叠。
扩展知识
- 文化内涵:古代文人常用“冰檗”自喻清高,或通过描述苦难凸显品德,如《辞海》中强调其象征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出处或成语典故,可参考《白居易诗集》或宋代《忠肃集》。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冰檗》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冰」是冰冻水的意思,「檗」则是指某种植物。结合在一起,「冰檗」可以表示长时间被冰冻的植物。
「冰檗」的拆分部首是「冫」和「木」,分别代表了水和植物这两个意思。
根据字的笔画来看,「冰」字有5画,「檗」字则有16画。
关于「冰檗」这个词语的来源,我不确定,可能是古代文人创造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冰檗」的写法是「冰檗」。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檗」字还有几种写法,比如「萡」、「薜」。 不过,这些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常用了。
以下是一个例句使用「冰檗」这个词语:他发现了一株冰檗,原本生机勃勃的植物被严寒冰封。
「冰檗」可以组成其他词语,比如「冰檗枝条」、「冰檗地」等。
作为近义词,「冰檗」可以与「冻结的植物」互换使用。
反义词则是「鲜活的植物」或者「未被冻结的植物」。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