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冰檗的意思、冰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冰檗的解释

喻指处境寒苦艰辛。檗,即黄檗、黄柏,性寒味苦。 唐 白居易 《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復食檗。” 清 钱谦益 《刘一燝授光禄大夫母杨氏加赠一品夫人制》:“相夫子于盛年,则冰檗有闻;抚诸孤于稚弱,则荼苦无间。恒其贞德,终为母师。”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冰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比喻处境寒苦艰辛,常用来形容清苦的生活状态或坚韧的意志。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1. 唐代诗词:白居易在《三年为刺史》中写道:“三年为刺史,饮冰復食檗”,用“冰檗”自述为官时的清贫与勤勉。
  2. 清代文献:钱谦益的文书中提到“相夫子于盛年,则冰檗有闻”,形容女性在艰难中坚守节操。

使用场景


近义表达


扩展知识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出处或成语典故,可参考《白居易诗集》或宋代《忠肃集》。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冰檗》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冰」是冰冻水的意思,「檗」则是指某种植物。结合在一起,「冰檗」可以表示长时间被冰冻的植物。 「冰檗」的拆分部首是「冫」和「木」,分别代表了水和植物这两个意思。 根据字的笔画来看,「冰」字有5画,「檗」字则有16画。 关于「冰檗」这个词语的来源,我不确定,可能是古代文人创造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冰檗」的写法是「冰檗」。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檗」字还有几种写法,比如「萡」、「薜」。 不过,这些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常用了。 以下是一个例句使用「冰檗」这个词语:他发现了一株冰檗,原本生机勃勃的植物被严寒冰封。 「冰檗」可以组成其他词语,比如「冰檗枝条」、「冰檗地」等。 作为近义词,「冰檗」可以与「冻结的植物」互换使用。 反义词则是「鲜活的植物」或者「未被冻结的植物」。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