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指处境寒苦艰辛。檗,即黄檗、黄柏,性寒味苦。 唐 白居易 《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復食檗。” 清 钱谦益 《刘一燝授光禄大夫母杨氏加赠一品夫人制》:“相夫子于盛年,则冰檗有闻;抚诸孤于稚弱,则荼苦无间。恒其贞德,终为母师。”
冰檗(bīng bò)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现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其含义可从字源、本义及引申义三个层面解析:
二字组合后,字面意为“如冰之寒、如檗之苦”,喻指极端清苦的生活境遇。
清贫自守的象征
常见于古诗文,形容安于贫寒、坚守节操。如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以“冰檗”自述为官清廉、生活清苦之状。
《汉语大词典》释义为“比喻寒苦而有操守”,强调物质匮乏与精神高洁的并存。
现代延伸用法
当代语境中,可形容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等需耐得住寂寞的艰苦过程。例如:“学者甘坐冷板凳,十年冰檗终成巨著”(《现代汉语词典》用例)。
参见:
-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檗木》
-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二十一》
- 《汉语大词典》(第3卷),商务印书馆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89页
- 《辞源》(修订本),第0986页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第62页
“冰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比喻处境寒苦艰辛,常用来形容清苦的生活状态或坚韧的意志。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出处或成语典故,可参考《白居易诗集》或宋代《忠肃集》。
不忺菜品层深茶肆传锡钏镯楚殿炊具典爨侗剧方楞飞沿走壁甘珍高真高真空官媒国要谷子寒耕热耘鹤头纽虎队回源兼两尽忠竭力僦直即刑绝路剧虏峻流鲙鲙夸丽列柏离迷鹿田马百六梅词勉勖拿黑杵内令农贸市场平走慢步钱限祺福清音钦嗟亲智邛都驱车溶漾食间税卡睡香损神探春五帝车遐标巷说纤维销堕喜虫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