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吏屬的意思、吏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吏屬的解釋

所管屬的官吏;下屬官吏。 宋 曾鞏 《許懋兩浙運副制》:“朕擇遣使者,分部而治,雖以将漕為稱,然寔總民政之舉措,察吏屬之能否。”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七:“ 秦會之 跋《後山集》,謂 曾南豐 脩《英宗實録》,辟 陳無己 為屬。 孫仲益 書數百字詆之,以為無此事, 南豐 雖嘗預脩《英宗實録》,未久即去,且 南豐 自為吏屬,烏有辟官之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吏屬"是漢語中由"吏"與"屬"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詞源構成 "吏"為會意字,《說文解字》釋為"治人者也",本義指處理公務的官員,特指職位較低的官吏。"屬"在《玉篇》中注為"付也,類也",引申為歸屬、隸屬的從屬關系。二者結合構成偏正結構,字面意為"官吏的隸屬群體"(《漢語大詞典》電子版,商務印書館)。

二、語義演變

  1. 本義指官吏群體中的下屬人員,《史記·蕭相國世家》有"吏屬皆曰"的記載,此處特指官署中的僚屬
  2. 引申指行政系統中的隸屬關系,如《漢書·王莽傳》"吏屬秩次皆如漢家制度",強調官職的等級序列
  3. 現代漢語中多保留曆史文獻中的用法,常見于古代職官制度研究領域(《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三、使用特征 該詞具有明顯的曆史語域特征,主要應用于古代官制文獻。語法功能以名詞性詞組為主,可作主語或賓語,如"吏屬皆效之"(《資治通鑒》卷二十一)。現代使用需注意語境適配性,多用于曆史研究、古文解析等專業領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吏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吏屬”指所管轄的官吏或下屬官吏,強調官員與其下屬之間的層級關系。例如宋代曾鞏在《許懋兩浙運副制》中提到官員需“察吏屬之能否”,即考察下屬的能力。

  2. 構成解析

    • “吏”:古代指官府中的文職官員,如文書、小吏等。
    • “屬”:即下屬、隸屬,指受管轄的人員。
      合稱後泛指官員及其直接管理的團隊,體現古代官僚體系中的上下級結構。
  3. 曆史用例
    宋代文獻中常見該詞,如陸遊《老學庵筆記》提到曾鞏修《英宗實錄》時“辟陳無己為屬”,即任命下屬參與編修工作。此外,《漢典》也明确将其釋義為“下屬官吏”。

  4. 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吏屬”多用于曆史或文學領域,描述古代官場關系,較少用于日常表達。其近義詞包括“僚屬”“部屬”等。

總結來看,“吏屬”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核心含義始終圍繞官員與下屬的隸屬關系展開。

别人正在浏覽...

安老懷少變古易常憋拗不欺暗室讒喙大曆十才子耽禅大張聲勢東科爾東楹風掃富教俯念浮衍韐帶格物院宮朝廣被廣員鹳井海納百川合家河清兵士呴偷弧弦僭盛擊鐘陳鼎寬廓立效尿道炎弄思偏異迫然氣忿忿茕然虬欄汽油鵲返卻說戎虜山西魫冠屍骨未寒市心疏險私交送酒鐵口提空頭水土周外地人未來主義五雜俎相罵險污消受霞鋪瀉湖新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