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筆的意思、秉筆的詳細解釋
秉筆的解釋
[do the actual writing] 執筆
詳細解釋
執筆。《國語·晉語九》:“臣以秉筆事君。”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秉筆荷擔,莫此之勞。” 唐 韓愈 《送文暢師北遊》詩:“薦紳秉筆徒,聲譽耀前閥。”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秉筆之臣,得以紀録焉。”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此外,皆不知何人秉筆。”
詞語分解
- 秉的解釋 秉 ǐ 拿着,持:秉燭。 掌握、主持:秉正。秉公。 古代容量單位,一秉合六十斛。 姓。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筆的解釋 筆 (筆) ǐ 寫字、畫圖的工具:毛筆。鋼筆。鉛筆。筆架。筆膽。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筆畫。筆順。筆形。筆道。 用筆寫,寫作的:筆者。代筆。筆耕。筆談。筆誤。筆譯。筆戰。筆名。 寫字、畫畫
網絡擴展解釋
“秉筆”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及擴展信息如下:
1.基本解釋
- 詞義:指“執筆”,即手持筆進行書寫或記錄的行為。
- 拼音:bǐng bǐ,注音為ㄅㄧㄥˇ ㄅㄧˇ。
2.曆史與文化内涵
- 詞源:
“秉”本義為手持禾(谷物),引申為掌握、主持(如“秉公”),“筆”為書寫工具,因此“秉筆”可理解為掌握書寫權。
- 用例:
- 史官或文人的職責,如《文心雕龍》提到史官“秉筆荷擔”記錄曆史。
- 明代方孝孺因“秉筆直書”揭露燕王篡位而被害,體現了其正直記錄的精神。
3.相關詞語
- 秉筆直書:如實記載,不隱晦或曲筆,強調寫作者的客觀與勇氣。
4.現代應用
- 常用于形容文人、記者的寫作行為,如魯迅“一息尚存便秉筆直言”。
總結來看,“秉筆”不僅指執筆的動作,更蘊含責任感和曆史傳承的深意。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秉筆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秉筆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形容一個人握着筆以寫作或書寫為職責和義務。它意味着負有筆墨之職,承擔書寫的任務和責任。
拆分部首和筆畫:
秉(扌手旁邊字部)- 5畫
筆(竹字頭部)- 3畫
來源:
秉筆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寫作和書法傳統。秉意味着握持,筆指的是用于書寫的工具,合起來表達了一個人在文學創作或書寫中的角色和責任。
繁體:
秉筆(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秉的寫法可能會稍有變化,但整體含義都是一緻的。古人也會使用不同的字形來書寫“筆”,但現代秉筆的字形已經相對穩定。
例句:
他以秉筆為生,寫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
組詞:
秉性、秉持、秉公、秉正、操筆、握筆、抓筆等。
近義詞:
執筆、握筆、操筆等。
反義詞:
抛筆、棄筆、放筆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