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曆問的意思、曆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曆問的解釋

遍問。 唐 韓愈 《平淮西碑》:“皇帝歷問于朝,一二臣外,皆曰:‘ 蔡帥 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曆問”在漢語詞典中屬于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單字釋義及古漢語用例進行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曆:本義為“經過”,《說文解字》釋作“過也”,引申為“逐個、逐一”,如《漢書·藝文志》中“曆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
  2. 問:原指“詢問”,《爾雅·釋诂》注“訊也”,後擴展為“探究、考察”,如《周易·乾卦》“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

二、組合釋義 “曆問”可解作逐一詢問或系統考察,常見于古籍中表示對事物進行詳細探詢。例如明代學者焦竑在《焦氏筆乘》中記載:“曆問郡國遺事,考其異同”,此處指系統收集并核實各地史實。

三、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獨立使用,多作為文言殘留出現在史學、文獻學領域,如“曆問典籍”表示對古籍進行系統考據。當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版)将其歸入“複合文言動詞”類。

網絡擴展解釋

“曆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拼音:lì wèn
    釋義:意為“遍問”,即逐一詢問或廣泛征詢。該詞源自唐代韓愈《平淮西碑》中的記載:“皇帝歷問于朝,一二臣外,皆曰:‘蔡帥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

  2. 語境與用法
    在古代文獻中,“曆問”多用于描述君主或權威人物廣泛征詢意見的行為。例如韓愈碑文中,皇帝通過“曆問”群臣以決策國事。現代漢語中,此詞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引用古文或仿古表達時可見,如造句“成功的經驗不一定自己去經曆,問路才會不迷路”。

  3. 字義解析

    • 曆:本義為“經曆、經過”,引申為“逐一、普遍”(如“曆訪各校”)。
    • 問:指“詢問、探求”,強調主動尋求解答。
  4. 現代引申與示例
    現代語境中,“曆問”可比喻廣泛學習或借鑒他人經驗,如“快速喝到牛奶,不一定自己養牛,要問要學,才能真有學問”。但需注意,這種用法更偏向文學化表達,日常交流中較少使用。

總結來看,“曆問”是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的詞彙,主要強調廣泛征詢或逐一探求,其核心含義可通過古文例證和字義拆分清晰呈現。

别人正在浏覽...

阿茲特克文化扒瞎扁青秉筆直書不習地土財業蒼黃反複崇極從隨倒吊打野眼短價腭裂二五耦蕃蕪封鲊否閉扶微乖逆含和紅蠟宦業婚俗鑒前毖後矯飾稼穑翁潔誠借或京白梨積泉舊格鞿鞅康廬客戍靈飇籮篼露七露八馬齒徒增沐日南朝420—589拟範鵬蝨青眷青鬒寝事拳路忍土熱平衡生米煮成熟飯升玄嗣承死胔銅鬥無天無日象俎效功消撒枭陽歇帳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