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寒冷的陰氣;寒氣。《後漢書·郎顗傳》:“政失其道,則寒陰反節。” 唐 李白 《登瓦官閣》詩:“山空霸氣滅,地古寒陰生。” 唐 姚合 《早春山居寄城中知己》詩:“陽和潛發蕩寒陰,便使川原景象深。”
(2).指寒冷陰濕。 南朝 宋 鮑照 《山行見孤桐》詩:“桐生叢石裡,根孤地寒陰。”
“寒陰”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文學或古代文獻中,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寒冷的陰氣或寒氣
指自然界中陰冷的氣息,常與“陽氣”相對,多用于描述氣候或環境。例如《後漢書·郎顗傳》中“政失其道,則寒陰反節”,以及李白《登瓦官閣》“地古寒陰生”,均以“寒陰”形容肅殺、凜冽的寒氣。
寒冷陰濕的環境
強調陰冷潮濕的狀态,如南朝鮑照《山行見孤桐》中“根孤地寒陰”,描繪植物生長在冷濕環境中的景象。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不常用,但在解讀古籍或文學創作時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象征意義。
寒陰一詞,常見于氣候描述或心情描寫中,具有負面含義,指寒冷濕冷、陰沉冷凄的狀态。
寒陰的拆分部首為宀和阜,筆畫數合計為9畫。
寒陰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寒指寒冷,陰指天氣陰沉或環境氛圍陰郁。當二者結合,表示一種寒冷而陰沉的氣氛或現象。
在繁體字中,寒陰的寫法分别為「寒陰」。
在古時候,寒陰的寫法與現在大緻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1. 今天的天氣真是寒陰,連個陽光都看不見。
2. 周末我去了一個寒陰的地方,感受到了極度的寒冷。
寒冷、陰沉、冷凄、濕冷
寒冷、陰冷、陰郁
溫暖、明亮、晴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