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國土淪喪後,受異國統治者奴役的人民。 夏衍 《秋瑾傳》第一幕:“國家快要亡了,還是一點兒好事情也不做,盡把不願做亡國奴的人抓到牢裡去!”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八回:“ 日本 人打我們 中國 ,是想滅亡我們,叫大家都做亡國奴。”
“亡國奴”是一個具有強烈曆史和政治色彩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指因國家滅亡或國土被侵占,而受外國侵略者奴役的人民。例如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提到:“現在他們眼看就要當亡國奴了,除了反抗,再沒有出路。”
情感色彩
貶義詞,常用于強調民族危亡的緊迫性,或批判喪失民族氣節的行為。如丁玲在《一顆未出膛的槍彈》中寫道:“一切不願做亡國奴的人都要參加紅軍去打日本……”
曆史語境
多用于近代中國反侵略語境,如抗日戰争時期,該詞被廣泛用于激發民族抗争意識。例如夏衍《秋瑾傳》中通過“國家快要亡了”的表述,呼籲民衆覺醒。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曆史用例或文學引用,可參考毛澤東著作、夏衍《秋瑾傳》等來源。
《亡國奴》一詞是指被迫為外來侵略者效忠或奴役的國家或民族,失去了自主權和獨立地位的奴隸狀态。
《亡國奴》的部首是亠(頭部),分解為三個部分,左邊的「亠」表示頭,右邊的「二」表示兩次,下面的「大」表示奴。
根據部首和筆畫,「亡國奴」的拆分為「亠」(1畫)、「二」(2畫)和「大」(3畫)。
《亡國奴》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史書《史記》中,形容被侵略者所奴役的人。
《亡國奴》的繁體寫法為「亡國奴」。
古時的「亡國奴」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使用的是繁體字,寫作「亡國奴」。
他們被侵略者迫害成了亡國奴,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和尊嚴。
亡國、國奴
奴隸、奴役、奴才、奴仆
獨立、自主、自由、主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