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的意思、秉笔的详细解释
秉笔的解释
[do the actual writing] 执笔
详细解释
执笔。《国语·晋语九》:“臣以秉笔事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秉笔荷担,莫此之劳。”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荐绅秉笔徒,声誉耀前阀。”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秉笔之臣,得以纪録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此外,皆不知何人秉笔。”
词语分解
- 秉的解释 秉 ǐ 拿着,持:秉烛。 掌握、主持:秉正。秉公。 古代容量单位,一秉合六十斛。 姓。 笔画数:; 部首:禾; 笔顺编号:
- 笔的解释 笔 (筆) ǐ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笔画。笔顺。笔形。笔道。 用笔写,写作的: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 写字、画画
网络扩展解释
“秉笔”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及扩展信息如下:
1.基本解释
- 词义:指“执笔”,即手持笔进行书写或记录的行为。
- 拼音:bǐng bǐ,注音为ㄅㄧㄥˇ ㄅㄧˇ。
2.历史与文化内涵
- 词源:
“秉”本义为手持禾(谷物),引申为掌握、主持(如“秉公”),“笔”为书写工具,因此“秉笔”可理解为掌握书写权。
- 用例:
- 史官或文人的职责,如《文心雕龙》提到史官“秉笔荷担”记录历史。
- 明代方孝孺因“秉笔直书”揭露燕王篡位而被害,体现了其正直记录的精神。
3.相关词语
- 秉笔直书:如实记载,不隐晦或曲笔,强调写作者的客观与勇气。
4.现代应用
- 常用于形容文人、记者的写作行为,如鲁迅“一息尚存便秉笔直言”。
总结来看,“秉笔”不仅指执笔的动作,更蕴含责任感和历史传承的深意。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秉笔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秉笔是一个常用的词语,形容一个人握着笔以写作或书写为职责和义务。它意味着负有笔墨之职,承担书写的任务和责任。
拆分部首和笔画:
秉(扌手旁边字部)- 5画
笔(竹字头部)- 3画
来源:
秉笔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写作和书法传统。秉意味着握持,笔指的是用于书写的工具,合起来表达了一个人在文学创作或书写中的角色和责任。
繁体:
秉筆(繁體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秉的写法可能会稍有变化,但整体含义都是一致的。古人也会使用不同的字形来书写“笔”,但现代秉笔的字形已经相对稳定。
例句:
他以秉笔为生,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组词:
秉性、秉持、秉公、秉正、操笔、握笔、抓笔等。
近义词:
执笔、握笔、操笔等。
反义词:
抛笔、弃笔、放笔等。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