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脫褐的意思、脫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脫褐的解釋

脫去粗衣。喻脫離寒賤。亦指妓女從良。《廿載繁華夢》第八回:“另有頭面約值四千銀子上下,都送了過來。五嫂就與 桂妹 脫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脫褐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脫下粗布衣服”,後引申為脫離貧賤身份或辭去官職。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曆史文化角度分層解析:


一、本義與字源

  1. 字義拆解

    • 脫:脫離、脫下。
    • 褐:古代指粗麻或獸毛編織的短衣,為平民或貧者所穿(《說文解字》:“褐,編枲襪也”)。

      本義即字面所指“脫下粗布衣服”,象征身份轉變。

  2. 引申義

    因“褐衣”是底層民衆的服飾,“脫褐”自然衍生為:

    • 脫離貧賤:指通過科舉、軍功等途徑改變社會地位(如《漢語大詞典》釋義:“謂脫去布衣,擔任官職”)。
    • 辭去官職:古代官員辭官歸隱也稱“脫褐”,意為放棄官服回歸布衣(如陶淵明式歸隱)。

二、曆史文化語境中的用法

  1. 科舉制度下的身份躍遷

    唐宋科舉制中,進士及第者需脫去褐衣改穿官服,“脫褐”成為入仕标志。

    例:唐代劉禹錫《送李中丞赴楚州》詩:“憶昔初脫褐,白頭今看汝。”

  2. 官職辭任的隱喻

    魏晉南北朝時,“脫褐”與“釋褐”(就任官職)相對,表辭官之意。

    例:《晉書·周馥傳》載“馥遺诏脫褐歸第”,指其辭官歸家。


三、權威詞典釋義與用例

  1. 《漢語大詞典》(第9卷,第1287頁)

    脫褐:①脫去粗布衣,喻始任官職。②指辭官。

    用例:宋代王禹偁《酬安秘丞歌詩集》:“脫褐曾薦天子知,布衣仍作諸侯客。”

  2. 《辭源》(修訂本)

    脫褐:謂解去平民之服,換穿官服。亦指去官。


四、現代使用與語義弱化

當代漢語中,“脫褐”因社會結構變遷已罕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需結合語境區分“入仕”或“歸隱”之義。其文化價值在于反映古代服飾制度與階層流動的關聯性。


參考資料(基于權威出版物):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釋“褐”為平民衣制)。
  4. 劉海峰《中國科舉制度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科舉與“脫褐”關聯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脫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字面指“脫去粗布衣服”(),比喻脫離貧賤地位或底層生活狀态。例如宋代趙蕃詩句“雖從科诏求,未脫褐衣賤”中,“褐衣”即代指寒微身份()。

  2. 社會文化引申義
    在特定語境下,該詞還指“妓女從良”。如清代小說《廿載繁華夢》第八回描述五嫂為桂妹“脫褐”,即幫助她脫離風塵()。

  3. 相關詞語
    與“褐”相關的詞彙多含貧寒之意,如“短褐穿結”“短褐不完”等,均形容生活困頓()。

  4.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學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但在解析古典文本或研究社會階層變遷時仍具參考價值。

總結來看,“脫褐”兼具字面與象征意義,既反映古代服飾文化,也映射社會身份轉變的深層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北京體育大學鞴鷹别格駁陰嘲譏赤桋創歴黨綱調繁訂謬方舸豐肥佛義宮衞構欄鼓吵合議庭黃零草謊勢環形今律久替蠟蜂老蘇老弦竻城了亮禮陳麟鴻溜跶馬蠭拿辦彭韋撲斷青史垂名輕翼斪斸日後柔枝嫩葉三百青銅錢三婆刹車上齊生個子瞬盼説明文四危邃茂宿雨餐風通計熟籌外王父枉暴畏沮僞議無効五濁霞箋鄉良人憲紀斜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