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骨畫的意思、沒骨畫的詳細解釋
沒骨畫的解釋
即沒骨圖。 清 趙翼 《鑒隘塘驿舍小憩》詩:“山雲沒骨畫,澗水不絃琴。”
詞語分解
- 沒的解釋 沒 é 無:沒有。沒用。沒關系。沒詞兒。沒精打采。沒心沒肺。 不曾,未:沒有來過。 不夠,不如:汽車沒飛機快。 出有 沒 ò 隱在水中:沉沒。沒頂之災。 隱藏,消失:埋沒。沒落。 漫過,高過:水沒了
網絡擴展解釋
沒骨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種獨特技法,其核心特點在于不勾勒物象輪廓,直接以墨色或色彩暈染成形。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沒骨畫(boneless painting)名稱源于“隱沒骨線”的技法特征。其起源可追溯至南朝梁代畫家張僧繇的“凹凸法”,後經五代後梁畫家楊升發展,形成獨立畫派。宋代恽壽平将其推向高峰,成為花鳥畫的重要流派。
二、技法特點
- 去線存韻:完全摒棄勾勒輪廓的線條,通過墨色濃淡和色彩疊加表現物象形态與質感。
- 水色交融:強調對水分與顔料比例的精準控制,通過點染、皴擦等技法實現自然暈染效果。
- 即興創作:需胸有成竹、一氣呵成,無法通過底稿修改,對畫者技法熟練度要求極高。
三、藝術追求
- 寫意精神:追求“似與不似之間”的意境,注重神韻而非形似。
- 含蓄之美:通過隱沒骨線實現含蓄表達,畫面兼具工筆細膩與寫意灑脫的雙重特質。
四、與其他畫法區别
與工筆畫相比,省去勾線工序;與寫意畫相比,更注重色彩層次而非筆墨揮灑。這種獨特技法在明清時期廣泛應用于花鳥畫創作,代表作如恽壽平《摹古冊·牡丹》。
注:需注意部分網絡解釋存在偏差(如将“沒骨畫”誤解為貶義詞),實際該術語特指技法流派而非質量評價。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沒骨畫(mò gǔ huà)是一個比喻性詞語,用來形容畫面或者文章中沒有骨架、沒有重點或者沒有主題的情況。它的意思是沒有基本結構或者沒有中心思想的作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沒(mò):水部,三畫;
骨(gǔ):骨部,9畫;
畫(huà):甲部,4畫。
來源:
沒骨畫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梁冀傳》中,梁冀有一段話中使用了“尊夫人痛惜而無材無骨”這樣的表達。在這裡,“無材無骨”相當于現代的“沒骨畫”,都是指一個事物缺乏基本結構或者中心思想。
繁體:
沒骨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在形狀上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但意義相同。可以使用古漢字的形式寫成:“沒骨畫”。
例句:
他的文章沒有一個明确的中心思想,就像一幅沒骨畫一樣,缺乏統一的主題。
組詞:
沒骨作品、沒骨畫面、沒骨表達
近義詞:
雜亂無章、七零八落、無綱無目、無中生有
反義詞:
有序有章、層次分明、有中有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