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賔度羅”。羅漢名。十六羅漢中的第一尊者,全名 賓頭盧頗羅堕闍 ,相傳為 佛陀 出家時之師。 宋 黃庭堅 《十六羅漢贊》之一:“大阿羅漢 賔度羅 ,奉持末後 如來 印。”
“賓度羅”是佛教文化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賓度羅是羅漢名,為佛教十六羅漢中的第一尊者,全稱“賓頭盧頗羅堕阇”(梵文Pindola Bharadvaja)。據傳他是佛陀釋迦牟尼出家時的老師。
身份與地位
在佛教傳統中,賓度羅被視為護持佛法、受世人供養的聖者,常以長眉、手持經卷或缽盂的形象出現。其名號中的“賓頭盧”意為“不動利根”,“頗羅堕阇”則與婆羅門種姓相關。
文獻記載
宋代黃庭堅在《十六羅漢贊》中寫道:“大阿羅漢賓度羅,奉持末後如來印”,印證了其作為佛陀重要弟子的地位。
其他說明
該詞存在“賔度羅”等異體寫法,但核心指向同一尊者。其形象在東亞佛教藝術中廣泛流傳,尤其在唐卡、雕塑等宗教藝術中常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十六羅漢體系或佛教人物源流,可參考《法住記》等佛教經典文獻。
賓度羅是一個多義詞,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賓度羅的拆分部首是宀、彳、罒,總共有20個筆畫。
根據《說文解字》,賓度羅的本義是指"步入闼中",也可以指"來往"、"寄宿"。後來,它還可以表示其他的概念。
賓度羅的繁體字為「賓度羅」。
在古時候,賓度羅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基本保持了相似的形狀和結構。
1. 他前來賓度羅,住在我的家裡。
2. 在商務旅行中,我們需要賓度羅在各地的酒店。
3. 這位來賓度羅參加我們的會議。
賓客、賓館、拜訪、客人、留宿。
來訪、投宿、到訪。
主人、居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