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古帝王 唐堯 的時代。 南朝 齊 謝朓 《出藩曲》:“鐃音《巴渝曲》,簫鼓盛 唐 歌。”《隋書·音樂志中》:“曲高大 夏 ,聲和盛 唐 。”
(2).尊頌 唐 王朝之詞。 唐 李百藥 《贊道賦》:“赫矣盛 唐 ,大哉靈慶。”
(3). 唐 代自 開元 至 大曆 間,為 唐 詩的全盛時期, 唐 詩分期者稱為盛 唐 ,有著名詩人 王維 、 孟浩然 、 李白 、 杜甫 、 高適 、 岑參 等。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辨》:“詩者,吟詠情性也。盛 唐 詩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盛唐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盛指興盛、繁榮;唐指唐朝(公元618-907年)。
盛唐即唐朝的鼎盛時期,特指唐玄宗開元(713-741)至天寶(755-762)年間,是唐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巅峰階段。
根據史學界共識,盛唐是唐代三大分期之一: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盛唐被視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黃金時代,主要體現在:
(來源: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來源:榮新江《絲綢之路與東西方文化交流》,北京大學出版社)
(來源:李澤厚《美的曆程》,文物出版社)
(來源:白壽彜《中國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現代語境中,"盛唐"常引申為文化自信、國家強盛的象征,承載着民族複興的文化意象。
例:"夢回盛唐" 表達對中華文明輝煌曆史的追慕。
(來源:《中華文明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盛唐既是一個曆史分期概念,也是中華文明的精神符號,其核心在于國力強盛、文化繁榮、中外交流深度融合。
“盛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釋:
上古時代
指上古帝王唐堯的時期(即堯舜禹中的“唐堯”時代),常見于古典文獻中。例如南朝謝朓的詩句“箫鼓盛唐歌”即指此意。
對唐王朝的尊稱
作為對唐朝的頌揚性稱呼,如唐代李百藥《贊道賦》中“赫矣盛唐”即表達對王朝的尊崇。
在曆史研究中,“盛唐”通常指唐朝國力鼎盛的階段,但具體時間範圍存在兩種主流觀點:
開元至安史之亂前(713-755年)
以唐玄宗“開元盛世”為核心,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人口達8000萬,是唐朝乃至中國封建社會的巅峰期。
貞觀至天寶年間(627-755年)
涵蓋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到玄宗的“開元盛世”,強調連續百餘年的強盛,包括農業、外交(如絲綢之路)、科技(如雕版印刷)等領域的成就。
在詩歌領域,“盛唐”特指唐詩的黃金時期,以開元至大曆年間(713-779年)為分期,代表詩人包括:
白魚赤烏榜檠爆棚剝皮囊草倍谲背嵬别材逼擾不恌純仁翠彩擋頭燈樓宮僚供應艦貫變管窺之見雇夥函聘豪篇蘅臯鴻都買第誨授減震吉光片裘吭臆恐讋口吃詩口子苦訓聊且領條鹿馴豕暴梅花嶺煤氣莫不成奈心平臯巧取豪奪豈敢傾抱寫誠氣吞牛鬥拳毛曲律聖令涉趣詩話束貝含犀說诳伺望送聘松碎縢牒田洋條集晚學生五儀顯豁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