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古帝王 唐堯 的時代。 南朝 齊 謝朓 《出藩曲》:“鐃音《巴渝曲》,簫鼓盛 唐 歌。”《隋書·音樂志中》:“曲高大 夏 ,聲和盛 唐 。”
(2).尊頌 唐 王朝之詞。 唐 李百藥 《贊道賦》:“赫矣盛 唐 ,大哉靈慶。”
(3). 唐 代自 開元 至 大曆 間,為 唐 詩的全盛時期, 唐 詩分期者稱為盛 唐 ,有著名詩人 王維 、 孟浩然 、 李白 、 杜甫 、 高適 、 岑參 等。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辨》:“詩者,吟詠情性也。盛 唐 詩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盛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釋:
上古時代
指上古帝王唐堯的時期(即堯舜禹中的“唐堯”時代),常見于古典文獻中。例如南朝謝朓的詩句“箫鼓盛唐歌”即指此意。
對唐王朝的尊稱
作為對唐朝的頌揚性稱呼,如唐代李百藥《贊道賦》中“赫矣盛唐”即表達對王朝的尊崇。
在曆史研究中,“盛唐”通常指唐朝國力鼎盛的階段,但具體時間範圍存在兩種主流觀點:
開元至安史之亂前(713-755年)
以唐玄宗“開元盛世”為核心,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人口達8000萬,是唐朝乃至中國封建社會的巅峰期。
貞觀至天寶年間(627-755年)
涵蓋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到玄宗的“開元盛世”,強調連續百餘年的強盛,包括農業、外交(如絲綢之路)、科技(如雕版印刷)等領域的成就。
在詩歌領域,“盛唐”特指唐詩的黃金時期,以開元至大曆年間(713-779年)為分期,代表詩人包括:
《盛唐》是指中國古代曆史上的一個時期,稱為盛世的唐朝。在這個時期,國力強盛,文化繁榮,被視為中國古代史上的黃金時代。
《盛唐》的部首是目(mù),由于它本身是一個獨立的漢字,所以沒有額外的部首。
《盛唐》的總筆畫數為十三畫。
《盛唐》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當時就有人以《盛唐之世》來形容唐朝的繁榮景象。後來,這個詞彙逐漸固定下來,成為了對唐朝的正式稱謂。
《盛唐》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盛唐」。
在古代,盛唐一詞的寫法并沒有明顯區别于現代漢字的寫法。
1. 盛唐時期是中國曆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之一。
2. 他的詩歌承襲了盛唐詩壇的風格。
3. 盛唐文化對後世影響深遠。
1. 盛世:繁榮狀況持續的時期。
2. 盛景:壯觀美麗的景色。
3. 唐朝: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一個朝代。
1. 盛世:鼎盛時期。
2. 繁榮:興旺。
3. 全盛:最鼎盛的時期。
1. 衰落:興盛之後的衰退。
2. 混亂:秩序失控,處于無序狀态。
3. 蕭條:經濟不景氣,盛況不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