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代北的意思、代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代北的解釋

(1).古地區名。泛指 漢 、 晉 代郡 和 唐 以後 代州 北部或以北地區。當今 山西 北部及 河北 西北部一帶。 唐 陳子昂 《送魏大從軍》詩:“ 雁山 橫 代 北, 狐塞 接 雲中 。”《宋史·韓琦傳》:“ 契丹 來求 代 北地,帝手詔訪 琦 ……會 安石 再入相,悉以所争地與 契丹 。”

(2). 唐 方鎮名。《資治通鑒·唐僖宗中和三年》:“八月,甲辰……詔以前 振武 節度使 李國昌 為 代北 節度使,鎮 代州 。”

(3).指 北魏 。 西晉 末年, 拓跋猗盧 受封為 代王 。後其曾孫 拓跋珪 改國號為 魏 ,遷都 代郡 平城 ,是為 北魏 。故後世或以“代北”稱之。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五胡、 代北 ,始嘗宰制 中華 ,逮乎 隋 唐 統一,漢族自主,則亦箸土傅籍,同為編氓,未嘗自别一族以與 漢 人相抗,是則同於醇化而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代北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地理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面本義與地理範疇

“代”指戰國時期趙國設立的代郡,核心區域在今山西大同、河北蔚縣一帶;“北”表示方位。故“代北”字面指代郡以北的廣袤地區,涵蓋今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中部。漢代起,該詞漸成地理專稱,如《史記·匈奴列傳》載“匈奴單于庭直代、雲中”,其“代”即代北核心區。

二、曆史演變與行政沿革

  1. 軍事要塞:秦漢至隋唐,代北因毗鄰遊牧民族政權,成為中原王朝北部邊防重鎮。如《資治通鑒》載北魏“以代北為六鎮屏障”,設軍府駐守陰山沿線。
  2. 地域泛稱:唐代“代北”涵蓋河東道北部,包括雲、朔、蔚等州,為沙陀、突厥等部族内遷聚居地。《新唐書·地理志》稱“代北諸州,蕃漢雜處”。
  3. 文化符號:宋代後,“代北”漸從行政區劃轉化為文化意象,象征邊塞蒼茫之境。陸遊詩“代北名都駐馬蹄”即借指北方邊關。

三、文化意象與文學表達

在詩詞中,“代北”常承載戍邊悲壯與胡漢交融的雙重意象。如:

關鍵文獻:

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對“代北”的考釋,并結合《中國曆史地圖集》(譚其骧主編)中代郡地理沿革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代北”是一個曆史地理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釋:

一、地理範圍

  1. 核心區域:主要指漢、晉時期的代郡及唐代代州北部地區,覆蓋今山西北部(朔州、大同、忻州)、河北西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區。
  2. 擴展範圍:唐代時具體包括雲、朔、蔚、代四州,涉及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烏蘭察布等旗縣。

二、曆史演變

  1. 北魏發源地:西晉末拓跋猗盧受封代王,其曾孫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大同)建立北魏,故後世以“代北”代指北魏政權。
  2. 邊塞要地:隋唐時期長期作為中原與草原政權的緩沖地帶,實際控制權常隨勢力消長變化。

三、軍政建制 唐代曾設“代北節度使”方鎮,治所在代州(今山西代縣),是防禦北方的重要軍事機構。

補充說明
文學作品中常以“代北”象征邊塞,如陳子昂《送魏大從軍》中“雁山橫代北”即用其地理意象。宋代外交文獻(如《宋史·韓琦傳》)也多次提及該地區的主權争議。

别人正在浏覽...

暗霭笆筐飽經風霜備榜布拉吉承托篡事當行家刀鋒定亂頓挫抑揚方繖光圈光素鬼彈鬼界貴征國民經濟華漢黃攢蕈環主火鑒減削焦僥家小景響擊瓯寮房零錢淩雨麟膠麗思龍眉馬蜂窩慢條厮禮迷希褭骖聶斯脫利派槃匜擒縱熱輻射日久天長桑榆景使臣房衰慵送遺鎖子帳太平禦覽同藏塗觏土籠讬坐晚稼窊亞烏嘑無歲相安顯切下說諧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