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帑廪的意思、帑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帑廪的解釋

國庫與糧倉。《舊唐書·盧杞傳》:“度支使 杜佑 計諸道用軍月費一百餘萬貫,京師帑廩不支數月。”《新五代史·楊邠傳》:“ 邠 雖長於吏事,而不知大體,以謂為國家者,帑廩實,甲兵完而已,禮樂文物皆虛器也。” 明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隆興和議》:“一使未去,一使復來,生民疲於奔命,帑廩涸於将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帑廪”是漢語中表示國家財政儲備的複合詞,由“帑”與“廪”兩個單字構成。以下從詞源、釋義及文獻引用角度進行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帑(tǎng)

    • 本義指國庫中儲存的錢財。《漢語大詞典》釋為“藏金帛之所”,《說文解字》注“帑,金帛所藏也”。
    • 引申為國家財政儲備,如《漢書·匈奴傳》載“虛費府帑”,強調國庫財力的消耗。
  2. 廪(lǐn)

    • 原指糧倉,《辭源》釋為“儲存谷物的倉庫”,如《孟子·萬章上》雲“父母使舜完廪”,指修繕糧倉。
    • 後擴展為糧食儲備的代稱,如《禮記·中庸》中“發廪以赈民”,描述開倉救濟災民。

二、複合詞“帑廪”

三、詞義演變

早期“帑”“廪”分指錢糧,至唐宋時期逐漸合并使用,成為財政制度的代稱。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特定學術語境,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參考資料:漢典 http://www.zdic.net;《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帑廪”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tǎng lǐn,主要用于描述國家或機構的財政及物資儲備。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字義分解

    • 帑:指收藏錢財的府庫,特指國庫中的金銀、貨币等財物(如“帑藏”“帑銀”等)。
    • 廪:原指糧倉,後引申為國家儲備的糧食(如“倉廪”)。
      合稱“帑廪”即國庫與糧倉的總稱,涵蓋財物和糧食兩類重要戰略資源。
  2. 引申含義
    泛指國家或機構為應對緊急需求而儲備的物資,體現財政與物資管理的雙重功能。例如《舊唐書》提到“京師帑廪不支數月”,即強調國庫與糧倉儲備不足的問題。

  3. 曆史語境
    古代文獻中,“帑廪”常與治國策略相關。如《新五代史》記載楊邠主張“帑廪實,甲兵完”,認為充實國庫和糧倉是治國的根本,其他禮樂文化則為次要。

  4. 應用示例

    • 現代可用于形容國家財政儲備或機構的應急資源。
    • 古文例句:“虛費府帑”(《漢書》)、“帑藏殷積”(《後漢書》)。
  5. 補充說明
    需注意“帑”與“孥”(子嗣)字形相近,避免混淆。其發音為第三聲(tǎng),非“nú”。

“帑廪”是一個兼具經濟與戰略意義的詞彙,常用于強調國家儲備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覽...

柴火錢朝肆赤書赤縣神州傳節楚望台啖函丹局道話大談杜蔽二參惡沱廢徹分傳風壇風瀟雨晦忿然作色幹元乖拆寒葉毫無疑問回車諱飾格滬劇假率僭王家山罽幕扣環理虧心虛柳塞流蘇金镂鞍籠裙淪蟄羅纨命運多舛排當碰命遣具牽世秋庾山雞椒少微詩價師老兵破守禁舒情私本四器死氣沉沉統計同量頭匹五方五天閑朝向壁虛造仙公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