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來何暮的意思、來何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來何暮的解釋

本為 東漢 蜀郡 百姓對太守 廉範 的頌辭,後用為贊揚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韓愈 《題合江亭寄刺使鄒君》詩:“老郎來何暮,高唱久乃和。”詳“ 來暮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來何暮”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語,主要用于稱頌地方官員的德政。其詳細解釋如下:

典故來源

該詞出自《後漢書·廉範傳》。東漢時期,蜀郡太守廉範廢除了當地禁止百姓夜間點燈勞作的舊制,民衆感念其德政,創作《五绔歌》贊頌:“廉叔度(廉範字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其中“來何暮”意為“為何來得這樣遲”,以反語表達對廉範施行善政的期盼與歡迎。

詞義解析

  1. 字面含義
    “暮”指時間晚,原句通過反問“為何來得這樣遲”,暗含百姓對賢能官員的渴求。

  2. 引申意義
    後演變為對地方官治理有方的贊譽之辭,體現三個核心内涵:

    • 廢除弊政:如廉範取消不合時宜的禁火令;
    • 民生改善:政策使民衆生活更便利(如夜間可勞作);
    • 民心所向:百姓以歌謠傳頌,成為德政的象征符號。

文學化用

唐代韓愈在《題合江亭寄刺使鄒君》中寫道:“老郎來何暮,高唱久乃和”,借典故贊譽鄒姓刺史的政績,可見此典已成為古代文人褒揚良吏的常用語。

“來何暮”通過曆史事件凝練為文化符號,既是對特定曆史人物的紀念,也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父母官”應體察民情、革除陳規的治理理想。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來何暮》這個詞的意思

《來何暮》是一個四字詞語,用來形容人們聚集在一起或者歡快地度過一個晚上。它強調了人們的友誼與歡樂。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何暮》詞語的部首拆分:

來 - 木(mù)

何 - 人(rén)

暮 - 日(rì)

《來何暮》詞語的筆畫:

來 - 八畫

何 - 七畫

暮 - 12畫

來源

《來何暮》最早出現在唐代文人的詩歌中,被用來形容好友相聚或者宴會中的歡樂場景。

繁體

「來何暮」

古時候漢字寫法

《來何暮》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的寫法:

來 - 從木旁和木組成,古時為木字左右邊相連。

何 - 由人字旁和亻組成,古時為人字底部加上三點。

暮 - 由日字旁和虍組成。

例句

1. 歡快的音樂聲響起,我們開始《來何暮》。

2. 夜晚的風景如此美麗,我們在湖邊一起《來何暮》。

3. 今晚我邀請了幾個好朋友,一起《來何暮》。

組詞

1. 來日方長

2. 何去何從

3. 暮色蒼茫

近義詞

1. 暢歡

2. 愛宴

3. 快樂聚會

反義詞

1. 分散

2. 離别

3. 寂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