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的意思、恩威的詳細解釋
恩威的解釋
恩惠與威力。多指仁政與刑治。《魏書·皇後傳·宣武靈皇後胡氏》:“自是朝政疏緩,恩威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貪惏。”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将還京洛偶叙所懷》詩:“務繁多簿籍,才短乏恩威。”《明史·廣西土司傳三·利州》:“七年, 豹 復與 顔 相仇殺,帝敕總兵官 吳亮 宣布恩威,令各罷兵。”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主要的不要讓他們打成一條心,對于這樣的人要恩威并用,也要恩威分用,你懂得嗎?”
詞語分解
- 恩的解釋 恩 ē 好處,深厚的情誼:恩愛。恩賜。恩寵(指帝王對臣下的優遇和寵幸)。恩德。恩典。恩惠。恩仇。感恩。開恩。 仇怨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威的解釋 威 ē 表現出來使人敬畏的氣魄:威力。威風。權威。 憑借力量或勢力:威脅。威懾。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恩威"的漢語詞典釋義
"恩威"是一個漢語合成詞,由"恩"與"威"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常用于描述一種特定的管理或統治手段。其核心含義是指恩惠與威嚴、獎賞與懲罰并用的策略或方式。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 恩 (ēn):
- 本義:指給予的好處、情義、仁愛、惠澤。
- 引申義:指上級對下級的愛護、關照、獎賞或施予的恩惠。體現的是仁慈、寬厚、施惠的一面。
-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恩”的釋義為“恩惠;情義”。
- 威 (wēi):
- 本義:指強大的力量、使人敬畏的氣魄或聲勢。
- 引申義:指憑借力量、地位或權勢使人敬畏、服從;也指刑罰、責罰。體現的是力量、震懾、懲罰的一面。
-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威”的釋義為“強大的使人敬畏的力量或氣勢”。
二、合成詞“恩威”釋義
- 基本含義:指同時運用恩惠(獎賞、關愛)和威嚴(懲罰、震懾)兩種手段。
- 核心概念:強調在管理、領導、統治或處理人際關系時,不能單一地使用懷柔(恩)或強硬(威)的策略,而應兩者結合,剛柔相濟,寬嚴并施。目的是既赢得人心、獲得擁護(恩),又樹立威信、維持秩序(威)。
- 典型用法:常與“并施”、“并用”、“兼施”等詞搭配,構成“恩威并施”、“恩威并用”、“恩威兼施”等固定短語,表示同時或交替使用恩惠和威嚴兩種手段。
- 來源:這種用法在漢語中曆史悠久,體現了傳統的治理智慧。現代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雖未單獨收錄“恩威”詞條,但在解釋相關成語(如“恩威并施”)時體現了其含義。
- 應用場景:該詞及其衍生短語廣泛應用于描述:
- 領導管理:管理者對下屬既有關懷激勵,也有嚴格要求。
- 教育領域:教師對學生既有鼓勵表揚,也有批評懲戒。
- 政治統治:統治者對臣民或民衆既施仁政、惠民,也以法律、武力維持統治秩序。
- 人際交往:在某些特定關系中(如長輩對晚輩),也可能體現恩威并重的原則。
三、總結
“恩威”一詞,源自“恩”與“威”兩個單字的結合,其核心内涵是恩惠與威嚴并用、獎賞與懲罰兼施的策略或方法。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平衡、中庸的智慧,主張在行使權力或施加影響時,既要展現仁慈關愛以凝聚人心,也要保持威嚴震懾以維護秩序和規則。其最典型的表達形式是“恩威并施”。
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該詞典是漢語詞彙釋義的權威标準工具書,對“恩”和“威”的單字釋義清晰準确,其編纂原則也支持“恩威”作為合成詞的理解。
- 中國傳統典籍與曆史文獻中廣泛存在的“恩威并施”思想與實踐,反映了該詞的深厚文化根基和使用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恩威”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恩惠與威力的結合,多用于描述治理或管理手段。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恩:指恩惠、仁愛,體現寬容與獎賞;
- 威:指威嚴、刑罰,代表規則與震懾。
- 合稱“恩威”,強調治理中需平衡兩種手段,即“仁政與刑治”。
2.曆史與典籍引用
- 《魏書》提到“恩威不立”導緻朝政腐敗,說明其重要性;
- 《明史》記載帝王通過“宣布恩威”平息争端,體現實際應用。
3.用法與示例
- 管理場景:如“恩威并用”“寬猛相濟”,指獎懲結合以服衆(例:袁方用恩威管理士卒);
- 文學引用:郭沫若在《南冠草》中強調“恩威分用”的策略。
4.現代引申
- 不僅限于政治,也適用于企業管理、教育等領域,強調剛柔并濟的管理智慧。
“恩威”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權力運用的辯證思考,既要施恩以得人心,也需立威以正綱紀。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保不齊蹦縱竄跳不皇裁賜讒殺車辇出亡啖啜誕膺頓踣方孔錢奉辭偾興幹度共商國是鈎搭觀事慣縱阖坐環谒踐律蹈禮噭誂郊祼加速度節慶結驷連騎祲祥金磚巨蠹崛峍狂三詐四利孔龍旗滿腹疑團毛廁綿綿不絶鳴風樹母機能不稱官膩玉篇翰強直自遂畦戶全度縓緣繞搭鸤枭束帶絲毫不差素未謀面台甫天南地北田則調養外寄生枉費日月烏爨弄物論憲兵諧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