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居國的意思、居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居國的解釋

(1).統治國家。《孔子家語·六本》:“居國有道矣,而嗣為本。” 漢 王充 《論衡·答佞》:“然而居國有土之君,曷為常有邪佞之臣與常有欺惑之患?”

(2).指所統治之國。《史記·吳王濞列傳》:“然其居國以銅鹽故,百姓無賦。”

(3).指定居之部族或國家。 梁啟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一節:“凡人羣進化之公例,必由行國進而為居國,由漁獵進而為畜牧,由畜牧進而為耕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居國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兩個主要義項,均屬古漢語用法:


一、統治國家;治理國政

指君主或諸侯執掌國家政權,強調對國家事務的管理。

例證:

《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曆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以讓季曆。季曆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立為吳太伯。太伯卒,無子,弟仲雍立,是為吳仲雍。仲雍卒,子季簡立。季簡卒,子叔達立。叔達卒,子周章立。是時周武王克殷……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列為諸侯。」

此處雖未直用“居國”,但“立為吳太伯”“列為諸侯”即體現其統治國家的實質。


二、定居或寄居他國

指離開故土,長期居住于異國他鄉。

例證:

《後漢書·西域傳》載大秦國人“頗與中國同俗”,其民“皆髡頭而衣文繡”,後文提及“其王無有常人,皆簡立賢者”,側面反映旅居者對異國風俗的觀察。

《晉書·苻堅載記》亦有“四方種落居國者萬餘戶”,指歸附部族定居于前秦境内。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978-7-5326-4290-6。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11424-7。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01595-7。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為紙質權威辭書,讀者可通過圖書館或官方出版社渠道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居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釋:

  1. 統治國家
    指治理或掌管國家政權,強調對國家的管理權。例如《孔子家語·六本》中提到“居國有道矣,而嗣為本”,漢王充《論衡·答佞》也提到“居國有土之君”。

  2. 所統治的國家
    指被君主或政權實際控制的疆域或國家實體。如《史記·吳王濞列傳》記載:“然其居國以銅鹽故,百姓無賦”。

  3. 定居的部族或國家
    與遊牧民族相對,指以固定地域為生活基礎的群體或政權。梁啟超在論述社會進化時提到“由行國進而為居國”,即從遊牧轉為定居形态。


補充說明
該詞在古詩文中亦有出現,如《詩經·殷武》中“維女荊楚,居國南鄉”,宋代李曾伯詩中“一意人才進,平居國事憂”等,均體現了不同語境下的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邊蠻蔽旒秉拂博雅采伐裁剖唱念做打乘踐陳義出乎意外辍棄楚鮮醋酸大廠錫礦墊陌底伏東遮西掩笃嗜蛾而豐登風魔鋒銳符拔伏莽公差果熟蒂落好日畫眉序晦冥貨差嘉謀焦土解析積積瘠墨敬姜猶績靜念極遊蘭夢老境咧咧陵陽門把千金裘起浮祈禳深耕易耨死氣沉沉田臯忝辱缇紫同房途軌屠龍之伎亡軀萬幾窩囊相吳楚魈魑械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