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屏住氣息。 唐 高彥休 《唐阙史·韋進士見亡妓》:“ 韋 潔服斂息,一稟其誨。”
(2).猶斂迹。 清 劉大櫆 《送孫黟縣改官鳳陽序》:“﹝ 孫侯 ﹞為巡緝,往往發其筐篋,出其贓私,故枹鼓不鳴,而羣姦斂息。”
(3).收斂。 高歌 《人道主義的失敗》:“他的一篇篇文字和一舉一動,都有使人傾倒的魔力,就是恃才傲物的人兒,見了他,也不由得不斂息光芒。”
“斂息”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屏住氣息
指因緊張、專注或敬畏而暫時停止呼吸。
例句:
猶斂迹
表示收斂行蹤或行為,避免引人注意。
例句:
收斂
可指性格、光芒、情緒等的節制或内斂。
例句: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和現代詞典定義,可通過來源鍊接查看完整例句及出處。
斂息是一個常用的動詞,意思是停止或減弱一種活動或現象。它可以用來形容人體的呼吸、心跳等生理活動的減緩,也可以表示風、水聲等聲音的平息,以及情感、行為的收斂、緩和。
斂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攴(bō)和心(xīn),拆開之後有19個筆畫。
斂字的來源較為複雜,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篆書,由于篆曰“二四六”特點突出,早期篆書将“二四六”歸列于“二十六按位備考”之中。隨着時間的推移,篆書逐漸演變成魏晉的隸書,斂字的書寫形态也發生了變化。
斂字在繁體中通常保持不變,仍然是「斂」字。
在古代,斂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廉手戈」,「廉」意為整潔、純淨,「手」象征着動作,「戈」代表兵器。由此可見,古人認為注意自己的動作,尤其是在戰争中減緩沖動,是一種美德。
1. 在靜寂的森林中,我敏銳地聽到了微風在樹上吹過的聲音,隨即風聲逐漸斂息。
2. 面對困境,我們要學會斂息退思,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1. 斂財:指藏匿或囤積財富。
2. 斂容:指收斂面容,表現出内斂、沉穩的态度。
收斂、縮減、消減
擴張、擴大、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