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来何暮的意思、来何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来何暮的解释

本为 东汉 蜀郡 百姓对太守 廉范 的颂辞,后用为赞扬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韩愈 《题合江亭寄刺使邹君》诗:“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详“ 来暮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来何暮”是源自古代汉语的典故性表达,其核心含义为“为何来得这样迟”,常用于表达对他人迟到的疑问或感叹,亦隐含着对贤者未能及时效力的惋惜。该词出自《后汉书·廉范传》,记载东汉蜀郡百姓歌颂太守廉范德政时所作《五袴歌》:“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原指百姓对廉范到任太晚的遗憾,后演化为对德政或贤者的期待。

从构词角度分析:

  1. “来”:动词,表示“到来”或“出现”,《说文解字》释为“周所受瑞麦来麰也”,引申为“至也”。
  2. “何”:疑问代词,表“为什么”或“怎么”,《广韵》注为“辞也,曷也”。
  3. “暮”:本义指日落时分,《玉篇》解作“日晚也”,后引申为时间上的“迟晚”或人生阶段的“晚年”。

在古典文献中,“来何暮”多用于褒扬官员政绩或寄托民众对清廉政治的向往。例如唐代诗人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化用此典:“廉叔度,来何暮,火不侵,光临户。”现代语境中,该词可活用为对事件延迟的诘问,或作为典故增强文言的厚重感。

网络扩展解释

“来何暮”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语,主要用于称颂地方官员的德政。其详细解释如下:

典故来源

该词出自《后汉书·廉范传》。东汉时期,蜀郡太守廉范废除了当地禁止百姓夜间点灯劳作的旧制,民众感念其德政,创作《五绔歌》赞颂:“廉叔度(廉范字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其中“来何暮”意为“为何来得这样迟”,以反语表达对廉范施行善政的期盼与欢迎。

词义解析

  1. 字面含义
    “暮”指时间晚,原句通过反问“为何来得这样迟”,暗含百姓对贤能官员的渴求。

  2. 引申意义
    后演变为对地方官治理有方的赞誉之辞,体现三个核心内涵:

    • 废除弊政:如廉范取消不合时宜的禁火令;
    • 民生改善:政策使民众生活更便利(如夜间可劳作);
    • 民心所向:百姓以歌谣传颂,成为德政的象征符号。

文学化用

唐代韩愈在《题合江亭寄刺使邹君》中写道:“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借典故赞誉邹姓刺史的政绩,可见此典已成为古代文人褒扬良吏的常用语。

“来何暮”通过历史事件凝练为文化符号,既是对特定历史人物的纪念,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父母官”应体察民情、革除陈规的治理理想。

别人正在浏览...

艾孀逼剥毕露卜祝钗荆敞篷车超格朝闻夕改承明澄爽创牌子传送带调疾地崩山摧洞庭春多倍体赋遂初腐胁杠房高枝儿更加活动分子嘉悦进针昆崘丘老貌凉旷理断禄数旅伴绿肥红瘦魅狐觅便鸟鷇孽孙弃车走林奇光异彩轻骑减从青云意琴瑟和好七嘴八张认贼爲父冗绊三珪三握发手泐束金铄铄梳洗橚矗天庥蜩梁贴标签帖帖题解同心合德湍洑驮筐物殷俗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