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道士。 唐 崔湜 《寄天台司馬先生》詩:“聞有三元客,祈仙九轉成。”參見“ 三元 ”。
“三元客”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道士,其含義與道教文化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三元客”中的“三元”指道教中的核心概念,可能對應天、地、水三官(即上元、中元、下元),或人體内精、氣、神三種本源;而“客”則指修道之人或訪道者。因此,該詞字面可理解為追求三元之道的修行者,即道士。
文獻出處
唐代崔湜《寄天台司馬先生》詩中曾使用該詞:“聞有三元客,祈仙九轉成。”此處“三元客”即指修煉成仙的道士。
如需更多道教術語或古詩文中的用例,可進一步查閱相關文獻。
《三元客》是一個成語,意為一個人同時擔任三個角色或身份。
《三元客》的拆分部首是“人”和“口”,拆分筆畫為5畫。
《三元客》來源于中國古代小說《水浒傳》。故事中,武松為了隱瞞自己殺嫂的事實,以三個不同的身份出現在人們面前,分别是“楊州富戶”、“北邙山茶坊主”和“黑旋風”。因此引申為一個人兼任多重身份。
《三元客》的繁體字為「三元客」。
在古代,寫作《三元客》的漢字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他真是個三元客,一心扮演着丈夫、父親和公司職員三個角色。
多面手、多重身份
單一身份、單一角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