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泰蔟的意思、泰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泰蔟的解釋

即太蔟。十二律中陽律的第二律。《史記·律書》:“正月也,律中泰蔟。泰蔟者,言萬物蔟生也,故曰泰蔟。其於十二子為寅。”《漢書·律曆志上》作“太族”。參見“ 太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泰蔟(tài cù)是中國古代樂律體系中的重要概念,屬于十二律之一,亦作“太簇”或“大蔟”。該詞源自先秦時期形成的樂律理論系統,具有音律、曆法與文化的多重内涵。

詞義解析

泰蔟為陽律第二律,對應現代音階中的“D”音(以黃鐘為C音基準),其律管長度按三分損益法計算為黃鐘的三分之四倍。如《禮記·月令》載“孟春之月,律中泰蔟”,表明其與春季物候的關聯,反映古代“律曆合一”思想。

曆史沿革

《漢書·律曆志》記載:“泰蔟者,言萬物簇生也”,體現古代以音律象征自然規律的哲學觀。唐代《樂書要錄》進一步将泰蔟與節氣對應,形成“十二律配十二月”體系,成為古代宮廷雅樂的核心構成元素。

文化内涵

作為“中聲”代表,泰蔟在《周禮》中被規定為祭祀天地時的專用音高。宋代陳旸《樂書》強調其“中和之氣”,與儒家“禮樂教化”思想深度契合。清代《律呂正義》則從天文曆法角度闡釋其數理關系,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泰蔟”是古代樂律術語,屬于十二律之一,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1.詞義解釋

2.字形與用字演變

3.文化關聯

附:十二律簡表

陽律(六律) 陰律(六呂)
黃鐘 大呂
泰蔟 夾鐘
姑洗 中呂
蕤賓 林鐘
夷則 南呂
無射 應鐘

(注:表格根據文獻資料整理,非直接引用搜索結果)

如需進一步了解十二律體系或其他古代樂律術語,可查閱《史記·律書》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哀歌鞍橋半推半就寶傳悲促常法朝柄沖刷啜咤催督丹旗登幽州台歌棣蕚風塵表物蓋杯幹暴膏理告密怪事灌夫罵座關灸寒鄙鶴語黃陸蝴蝶夢挢然舊鄉絶俗君人劇戰亢悍狼飧虎咽離宮别窟另外理索馬镫沒沒無聞明修棧道,闇度陳倉抹角木墊奴輩青皐情厚輕慮淺謀散流麝衾束栝述序樹稚素領蘇梅炭疽天浮為山九仞,功虧一篑僞托無時五勢小兒王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