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蔓的意思、枯蔓的詳細解釋
枯蔓的解釋
(1).幹枯的藤蔓。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木篇》:“又見枯蔓,堪為杖,大如指,五尺餘。持還本寺植之,遂活。” 宋 戴複古 《新歲書懷》詩之二:“春風不到處,枯蔓挂疏籬。”
(2).枯萎的蔓草。 明 劉基 《促織詞》:“草間小蟲名促織,夜夜隔窗鳴不息……高秋九月嚴霜飛,開籠卻放枯蔓歸。”
詞語分解
- 枯的解釋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沒有了:幹枯。枯萎。枯槁。枯榮。枯魚銜索(串在繩索上的幹魚,形容存日不多)。 沒趣味,無生趣:枯燥。枯腸(喻枯澀貧乏的思路)。 榮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蔓的解釋 蔓 à 〔大蔓兒( 細長能纏繞的莖:瓜蔓兒。刵 )〕方言,指有較高表演技藝,有廣泛影響的演藝明星。亦作“大腕兒”。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枯蔓”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ū màn,其核心含義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幹枯的藤蔓
指植物藤蔓因缺水或自然枯萎而失去生命力,例如“枯蔓挂疏籬”(宋代戴複古詩句)。
-
枯萎的蔓草
泛指草本植物中蔓生類植物枯萎後的狀态,如“枯蔓絡荊離”(陸遊詩句)。
二、古代文獻引證
-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木篇》:
提到“枯蔓堪為杖”,描述幹枯藤蔓可制成手杖,兼具實用與自然意象。
- 明代劉基《促織詞》:
以“枯蔓歸”暗喻促織(蟋蟀)秋後回歸自然,象征生命輪回。
三、文學應用
該詞常出現在古典詩詞中,通過“枯蔓”營造蕭瑟、孤寂的意境。例如:
- 陸遊《舍南野步》:“枯蔓絡荊離,幽花映荻扉”;
- 梅堯臣描述草書筆法:“牽纏回環斷不斷,秋風枯蔓連蔕瓜”。
四、字義分解
- 枯:失去水分、幹癟(如枯井、枯骨),也指無趣(如枯坐);
- 蔓:多音字,此處讀màn,指蔓生植物的莖,如“蔓草”“藤蔓”。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酉陽雜俎》等古籍或詩詞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枯蔓》的意思
《枯蔓》是一個詞語,形容植物藤曼蔓在幹枯時的狀态。它意味着植物在缺水或其他惡劣環境條件下生長不良,導緻藤曼蔓的幹枝蔓延。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枯蔓》由兩個字組成:
- 枯:由木(木頭)作為部首,共有九畫。
- 蔓:由艹(草)作為部首,共有十一畫。
來源和繁體
《枯蔓》來源于古代漢語,起初的寫法是「枯蔓」,後來發展成了「枯萬」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蔓」的寫法是「萬」,意為萬。古時候「枯蔓」這個詞的寫法為「枯萬」。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枯蔓》的例句:
- 這片土地上已經沒有一絲生機,隻有幾根枯蔓還在顯露着曾經的繁盛。
- 幹旱的夏季,許多植物都變得枯蔓。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與《枯蔓》相關的一些詞語有:
- 組詞:蔓延、蔓生、蔓狀
- 近義詞:幹枯、凋零
- 反義詞:茂盛、繁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